当前位置:中国元素 > 

指间上的非遗技艺——海南椰雕

发布时间:2023-11-28 15:46:32|作者:沈海滨 郝一蓓

椰雕球.jpg

椰雕球


海南省是中国的第二大岛屿,这里气候炎热,盛产椰子。椰子浑身是宝,新鲜的椰肉、椰水鲜甜可口、营养丰富;椰棕耐磨不怕潮,做成的椰垫、棕毯、扫帚、棕绳、棕刷等持久耐用;椰壳耐酸耐碱,经过精心加工可以制作成实用的或观赏的椰雕手工艺品,风格古朴,造型自然优美,地方特色浓厚。古代,海南的官员常以椰雕进贡朝廷,所以,它又有“天南贡品”的雅号。自古以来,椰雕拥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它凝聚着独特的民间技艺,有美轮美奂的美术构图,有刻画手法的运用,给人以艺术美感,是一种极具特色的装饰性艺术品。


这些集纪念性、民族性、地域性、艺术性和实用性于一身的椰雕手工艺品,成为海南省特有的旅游纪念品。前不久,笔者来到海南省采风,拜访这里的椰雕文化也是笔者这次行程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椰雕艺人王昌兴向笔者介绍了海南椰雕发展的历史。 


椰雕笔筒.jpg

椰雕笔筒


椰雕工艺品.jpg

椰雕工艺品


椰雕酒具.jpg

椰雕酒具


海南椰雕历史悠久,早在的唐代时期就有人开始用椰子壳制作酒杯。海南椰雕的雏形可追溯到唐朝中期唐宣宗元年也就是公元847年,古籍《粤东笔记》中说到,一个叫李得裕的人被贬官后,居住在崖州也就是现在的海南省,他将椰壳锯开制成瓢、勺、碗、杯,当作吃喝用具。唐代诗人陆龟蒙也有“酒满椰杯消毒雾”的诗句,可见椰壳具有消毒避瘴的作用。这说的,用椰壳制成日用品大约已有1100年的历史了。到了宋朝,工艺精致的椰碗、椰杯、椰壶已经流行在士大夫的宴席上。据《正德琼台志》中记载,宋朝诗人苏东坡被贬官到儋耳也就是今天的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镇,他曾拿椰子壳请当地艺人雕成帽子的形状,取名“椰子冠”。大文豪苏东坡是将海南椰雕推向上流社会的最大功臣,海南椰雕后来在明、清两代之所以成为“天南贡品”,与苏东坡的喜爱和推介有很大关系。


1955年,海南第一家椰雕工艺厂——海口市椰雕工艺厂成立。随着市场需求的加大,椰雕产品开始进入了批量生产。同时,一些有椰雕手艺的艺人也开始创办个体椰雕厂,生产的椰雕产品同样供应市场。逐渐形成了以海口市椰雕工艺厂、文昌市工艺厂为主的一批生产椰雕工艺品的企业群体,椰雕工艺产业在海南地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笔者来到海口市椰雕工艺厂的椰雕展厅,立刻被眼前琳琅满目的椰雕展品吸引住。各种造型的椰雕工艺品栩栩如生,有用椰子壳做成的茶具、酒具,上面雕有龙的形状。特别是用带有椰棕细丝的椰壳雕刻成的农家妹子头像、椰林中猴子的形象,生动、活泼、可爱。还有用椰子壳制成的花瓶、茶叶罐、椰棕花篮等,由于嵌有贝壳、檀木、石膏、陶瓷和金属锡、银,使得这些工艺品光彩夺目,熠熠生辉。在椰雕展厅笔者见到了两个大花瓶模型。王昌兴说:“这两个大花瓶模型是澳门回归时的纪念品,叫‘椰雕嵌贝巨型花瓶’。”这对巨型椰雕嵌贝花瓶最大直径为0.8米,每只重80公斤,瓶体与镂空荷花底座高1.999米;数条“回”字形花边横向围绕瓶身,瓶身画面上每株椰树结有9个椰果,衬以9片树叶,寓意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 花瓶由精心挑选的5200个色泽相同的椰子壳,加工成弧度一致、一寸见方的12400片椰子壳小片,采用椰雕工艺拼接而成,再把用280公斤夜光螺加工而成的人物、椰树等图案嵌在瓶体表面,图案上有32000朵桂花、6万粒沙子的衬托,显得清秀艳丽,椰树雄伟挺拔,人物栩栩如生。


海南岛椰雕作品.jpg

海南椰雕


龟型椰雕宝盒.jpg

龟型椰雕宝盒


高级工艺美术师康家瑛回忆起当时制作这对巨型椰雕嵌贝花瓶的情景时说:“我们当时创作的时候,加班加点,天气很热,用胶水贴椰壳容易裂开,就用水降温。搞了一年,分了几个工序,首先把花瓶的模型搞出来,再把一片一片的椰壳贴上去,刨光、打磨后,再把海南的夜光螺填进里面。”这对巨型椰雕嵌贝花瓶从1998年夏季开始制作,1999年完成,历时一年,是海南椰雕创作史上的里程碑。 


最早的椰雕产品是在椰子壳上雕有各种图案,一般都是碗、碟之类,品种比较稀少,从打磨、绘图到雕刻都是手工制造。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的椰雕工艺品制作要经过选料、造模、雕刻、通花、嵌镶、刨光、修饰等几道工序。产种类分为镶青壳、镶锡、镶银,以及贝壳镶嵌、石膏镶嵌、檀木嵌镶、陶瓷拼贴等。椰雕产品也从简单的碗、碟之类,发展到了茶具、酒具、花瓶、台灯、奖杯、茶叶罐、椰棕花篮和各种高档挂屏、座屏等400百多种。近年来,海口市椰雕厂的工艺师们不断改进技艺,椰雕精品成果累累。该厂利用全椰子创制的《椰妹》《狮子》《猴》《兔》等系列产品,曾在全国旅游工艺品交易会上获一等奖。


椰雕的发展和创新造就出了一批像柯秋枫这样年轻的工艺美术师。他们对椰雕艺术情有独钟,不断钻研。柯秋枫说:“我会的手艺很多,可是我对椰雕特别地爱好,对椰雕最感兴趣,我要把海南的椰雕工艺一代一代传下去,工艺要不断创新。”由于年轻艺人的成长,使得椰雕作品不断推陈出新。近年来,海口市椰雕工艺厂抓住海南省旅游业大跨步发展的契机,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工艺水平,产品由传统的400多种,增加到5大类1200多种,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新开发的椰棕工艺系列、椰古饰品系列、椰雕木画系列大受市场欢迎。特别是开发出的椰雕画,融国画、油画、浮雕技艺于一体,有鲜明的立体感和浓厚的民间色彩,为传统的椰雕艺术又添春色。可以想象,椰雕这个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在海南岛这块热土上将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海口市龙桥镇文化站站长文家声是富道村人,他说,富道村里懂得全套椰雕技术的艺人,只剩下78岁的文传述了。椰雕大师文传述先后授徒130多人。老人说,学得最好的弟子是邻村保明村的吴名驹。吴名驹从小对雕刻有浓厚的兴趣。在老家龙桥镇读初一时,吴名驹看到文传述用椰壳雕刻艺术品,一下就入迷了,马上恳请老人收他为徒。老人见他态度诚恳,很有天赋,便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全部技艺。为了丰富自己的学养,吴名驹还自修了绘画、音乐。他会使用泥土、树木、椰壳、玻璃钢等材料雕刻作品,但他最喜欢的是椰雕。他创作过一个1尺多高的椰雕花瓶,是用三角形的椰壳一片片拼起来的,花瓶上用贝壳镶了跳舞人形。椰雕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眼下,吴名驹最想做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把从师父那里学到的东西整理成书,让椰雕这门技艺世世代代流传下去,了却师父的心愿。第二件事情,是举办椰雕技艺培训班,让更多的人学习椰雕,让这门手艺代代相传。第三件事情,是创办一家自己的椰雕公司,依靠精细的技术打造上乘的艺术品。


走进海口市中山路骑楼的椰雕大师张型富的椰雕展示厅,笔者同这位椰雕大师见了面,交谈中获知:张型富14岁进入海口市工艺厂当学徒,跟随名师学习造模、雕刻和拼贴镶嵌技艺。从1961年开始,他参与了工厂选送国内外展销会博览会的展品设计制作工作。尤其是在1971年被工厂选送参加为期一年的广东省工艺美术培训班,师从雕塑大家李炳荣、著名画家关山月、黎雄才学习美术与雕刻,使他的椰雕技艺日臻完美。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的张型富,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将海南椰雕技艺传授给更多的人。事实上,1984年至今,张型富先后在三亚、琼海、文昌、定安、海口等地传授椰雕技艺,其弟子已有50余人。遇到外国游客喜欢椰雕,他也认真地给予传授。其海南椰雕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而这离不开椰雕大师张型富的努力,他熟练雕刻人物、动物、花鸟以及民间各种传统吉祥图案,具有丰富的精研创作经验,擅长浮雕、沉雕、通花雕、贝壳镶嵌雕、髹(xiū)饰工艺,还自行研创了玻璃钢内胆椰雕镶嵌技艺。


责任编辑:王灿灿 校对:海洋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