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看起来似乎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对环境来说却是一件大事。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垃圾分类正在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的标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让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如何让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应用到垃圾分类管理中去,还居民一个清新、卫生的社区环境,如何把环境保护充分合理化的运用到社区建设中去,这些无疑是一个新的课题。社区垃圾分类理念的实施,很好地提升了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在推行垃圾分类的基础上,同时应用高科技的垃圾处理技术,很有必要。
垃圾分类:核心是减量化
“每年城市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不计其数,几乎形成了垃圾围城的局势,社区环境污染非常严重,这对社区居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如何将垃圾分类无害化、减量化、 资源化,这是开投得米一直在研发和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青山绿水’是百年大计,如果做不到垃圾分类无害化、减量化、 资源化, 所谓的美丽山川也不存在。”开投得米(广州)有限公司投资人高浩峰如是说道。
据高浩峰介绍,开投得米(广州)科技有限公司是由广州市黄埔区西区产业园管委会引荐投资、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旗下广州开投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携手广州开投得米科技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科技应用推广公司。开投得米主要以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营业务方向,兼顾土、水、气污染治理工程的环保技术应用推广。业务链包括前端生活垃圾分类宣讲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中端生活垃圾收集、清运、自动化分类、减量化处理,以及后端垃圾资源化利用、无害化运营等。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资源化利用将是垃圾处置的最终选择。”在谈及开投得米垃圾处理技术的优势时,高浩峰表示,“我们的研究团队用了多年时间探索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技术、产品二次加工及装备制造技术,开发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垃圾分类技术,受到行业专家的一致认可,并获得专利认证。技术上真正做到了垃圾分类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主要是解决了臭的问题,所有社区的垃圾桶只要经过我们设备的处理,一点气味都没有,可以给环境带来净化。居民按照垃圾分类要求分类处理后,我们再进行二次减量处理,减量率达40%左右。然后我们做到了把这个二次减量处理产生的综合垃圾再分类出塑料、金属、玻璃,还有纤维物、纺织物,剩下部分就是干垃圾和湿垃圾。干垃圾拿去压缩、焚烧,湿垃圾可以拿去发电。这样就可以变废为宝,可以进行再利用。目前我们首次投入使用的专利——垃圾自动分类减量化处理车,辅助垃圾分类准确率达90%以上。”
垃圾资源化利用 业务模式是关键
在谈及如何做好垃圾资源化利用时,高浩峰表示,首先得建立垃圾集中清收、清运服务车队。其中业务类型涉及几个方面:一是垃圾清收,主要承接垃圾清收到减量中心;二是垃圾清运,主要是从减量中心将不可回收垃圾清运到焚烧厂、填埋场;三是环卫作业,主要是路面洒水、清扫;四是园林杀虫、空气净化喷雾。在车辆提供方式上,开投得米主要提供两种方式,一是政府可以向开投得米统一采购,二是可以向开投得米进行车辆租赁。
其次,确立统一、规范的运营模式。一是政府出资采购车辆,由开投得米培训上岗并达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目标,自主运营和自负盈亏,筛选出来的可回收物质由政府统一回收处置,不可回收物质则由市政清运车运出。二是政府采购设备和服务,由开投得米配置人员负责统一运营,并达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目标,回收物由开投得米统一运输和负责后续处置,政府按处理量统一支付服务费用。三是租赁和配套服务,由开投得米统一收集、运输垃圾和进行分类,分类后运输至填埋场,政府支付部分租赁费和垃圾处置费用,政府可通过工业用地或产业进行补偿,机制比较灵活。
谈及相关业务时,高浩峰感到很自豪:“广州市黄埔区委相关领导在参观开投得米垃圾分类试点基地时,对开投得米的工作大加赞赏,并希望在全区甚至是全国大力推广开投得米的垃圾分类处理技术和设备。”
打造环保服务产业链 建立科普教育示范点
在高浩峰的心里有着这样一个梦想,他希望更多的人投入到环保事业中去,特别是希望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心甘情愿地去做一个环保工人。“我是个商人,但商人不是唯利是图,我们得做一个有良知、有责任感的企业家。垃圾分类不是口号,得落到实处。以往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很少有愿意去做环保工人的,就是因为垃圾比较臭,开投得米所做的就是要技术先行,颠覆他们原来的想法。对于我个人而言,就是力所能及地去做一些事情,做一些我认为有利于社会的事情,我仅仅是做一个先头兵、先行者。”
“环保工人不是低人一等的,待遇也不差,垃圾也不臭,开投得米就是要做先行者。”高浩峰希望有良知的企业家有钱的出钱,有资源的出资源,有能力的出能力,有想法的出想法,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
高浩峰表示,全民垃圾分类及处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事业,要靠长期科普示范教育和适应过程。他强调,大力推广垃圾分类科普教育,打造智慧型环保服务产业链,可以建立垃圾分类科普教育示范点,配备智能终端收集设备、人员进行现场科普指导,同时组织专题宣讲会,科普垃圾分类知识。据高浩峰介绍,开投得米在黄埔区夏港街做了一个垃圾分类科普教育示范点,周六、周日组织一些大中小学生过来参观,让学生们看到原来垃圾是可以这么干净的,原来认为臭的垃圾现在是不臭的,以后他们也可以报名去做垃圾环保工人,从而改变我们现行的垃圾环保工人都是年纪大的人在从业的现状,起到一个很好地宣传示范作用。
搭建生态环境数据采集系统
在谈及开投得米垃圾分类处理技术时,高浩峰表示,必须建立大数据,进行精准把控。他举例说明到,城市社区现在一个小区、一个片区、一个社区产生的垃圾,里边有塑料、有金属、 有纺织物、 有木制品和纸制品, 什么都有。厨余垃圾里边有鱼刺、骨头等, 但是社会各界没有太多人去关注这个, 那这个才是真正的大数据!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社区每天产生多少吨垃圾,现在根本没有更专业的团队去关注。其实,为什么产生那么多垃圾是跟人口有关系的, 政府在统筹处理垃圾的时候,每条街想放多少垃圾桶就放多少,这是不科学的,应该要和人口相匹配。有些社区、 有些片区垃圾桶很多,垃圾中转车也很多,但是却不够量,所以造成了资源利用不充分。有些地方垃圾很多,但是桶不够,垃圾车不够,垃圾环保功能不够, 都没办法掌握这个数据。就是说各社区每年要投放多少、怎么去投,每年投放多少只垃圾桶,只是一个大概。现在,开投得米利用北斗技术,首先是通过定位,每一个垃圾桶做一个芯片,有多少个垃圾桶,垃圾桶装到垃圾车,垃圾车从哪里来运到哪里去,通过北斗技术都可以掌握。然后垃圾分类出来的东西,通过大数据分析,意味着这个地区的消费群、消费力、消费人口和产业结构,通过一系列数据分析就清楚这个社区的消费人口的喜好、消费力在哪里。所以,投放多少的垃圾桶, 投放多少的垃圾车,配备多少的环卫工人,就有精准的数据,而不至于浪费。
高浩峰表示,未来开投得米将依靠技术系统的力量,围绕各业务环节,从终端智能收集设备到垃圾清收,到减量中心处理,再到清运运输至焚烧厂、填埋场,与之配套搭建生态环境数据信息的采集系统,从各区域产生的垃圾量、分类结果、运输轨迹定位等数据采集,以城市生活垃圾为基点逐步建立生态环保数据库,为城市生活及生产建设提供资源数据管理参考。
责任编辑:孙远进 校对:海洋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