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封面报道 > 

倪光南:高端ERP的“堵点”与出路

发布时间:2024-02-05 19:21:31|作者:毕磊 杨未宏
图片

倪光南院士


导语:ERP系统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通过融合数据库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查询语言、客户服务器结构、计算机辅助开发工具、可移植的开放系统等对企业资源进行了有效的集成。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ERP软件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基础之一,是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支撑。当前,软件已成为全球新一轮竞争的“制高点”,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只有坚定软件自主创新,解决“堵点”问题,才能让中国真正实现科技的自立自强。


ERP软件,全称为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规划软件,E代表企业级而非部门级,R代表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实时整合,P则代表企业运营“计划、执行、分析、改进”的闭环管理思想。ERP是建立在资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概念于1990年提出,经历了三十几年的发展,如今ERP仍是数字化转型市场中的高增长行业。


ERP最初被定义为应用软件,现已经发展成为企业重要的运营管理类工业软件,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对整个供需链的资源管理,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作为新一代的企业管理系统和方式,ERP的目的是将企业各方资源统一计划,高效分配,产出效益。尤其是实现企业数据互联互通的一体化ERP系统,是数字时代各行各业提升效率、质量、管理等竞争优势的必选。


ERP首先是一个软件,同时是一个管理工具。它是IT技术与管理思想的融合体,也就是先进的管理思想借助电脑,来达成企业的管理目标。ERP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认为,在数字时代,ERP一体化的意义很大,可协调公司的各个业务流程之间的数据流,并简化整个企业的运营;对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客户、信息、时间和空间等综合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协调企业内外各管理部门,围绕市场导向开展业务活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图片

图片

ERP技术应用于某汽车制造工厂


根据最新调研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ERP市场规模达到806亿美元,到2025年将达到1122亿美元,5年复合增长率为6.8%。


全球范围内,ERP软件主要生产商包括SAP、Oracle、Microsoft、Sage、Infor等,其中前五大厂商占有大约42%的市场份额。在中国ERP软件市场上,ERP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阵营,第一部分是以SAP和Oracle为主的国外厂商;另一部分是以智邦、金蝶、用友、浪潮等国内ERP企业为主。


QYResearch研究报告显示,就产品类型而言,目前制造业是ERP软件最主要的需求来源,占据大约22.7%的份额。中国制造业规模占全球的近30%,由于ERP在国内起步较晚,高端核心技术长期被外国垄断,ERP正在成为我国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迈进的主要瓶颈之一。特别是高端市场,我国产品需求缺口较大,产品与产业的融合需要国产ERP软件实际应用性能不断提升。


从市场份额看,国外ERP软件巨头占据国内市场份额较大,掌控着仿真设计、分析工具、企业管理和先进控制等工业软件核心技术。国际主流常用的各领域工业软件超过150余款,涵盖研发设计、生产控制、测试验证等环节,且软件封闭不开源、不开放。市场上,国外ERP软件的许可费用非常昂贵,而且实施交付的人员成本也很高,所以,对于没有足够营收支撑的企业来说,他们是承担不起这笔费用的。


在全球经济承受下行压力,增长动能弱化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愈发严峻,迫切需要新的技术手段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自主创新问题正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最近这些年,特别是最近两年,国际形势加剧了中国软件自主创新的紧迫感。”倪光南院士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在新时期的国际环境中,高端ERP“堵点”问题依然突出,但业界的目光还停留在硬件上,倪光南认为解决ERP软件“堵点”问题很重要,软件国产化关乎国家和企业信息安全。ERP软件国产化并非简单的软件替代,而是要以新一代的技术、平台和应用将企业软件的数智化升级与信创化国产替代相结合,实现“价值化国产替代”,从而扎实推动企业乃至整个产业的发展。由此推演,软件作为数字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力量,必然成为各国竞速发展的关键领域。


结合产品形态、用途和特点的不同,工业软件可分为研发设计、生产控制、信息管理和嵌入式软件四大类。我国ERP软件领域存在以下“堵点”或“卡脖子”问题:


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是我国工业软件的短板,国产化率较低。从龙头企业数量的角度来看,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各细分领域的前十大供应商中,国内企业数量占比较少;从实际的研发投入来看,国内多家头部企业研发投入总和不及 SAP(全球企业软件供应商思爱普)一家的投入。由于研发设计类软件具有跨学科,复杂知识系统的工程化特点,造成商业化难度大,生态构建难。


生产控制类软件国产化率超过50%,产品更贴近客户需求,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的细分市场,且规模相对较小。长期看,国内企业拥有一定程度国产化基础,各厂商解决方案的模块化程度、产品化程度在提高,复用率不断提升,形成了良性循环。


信息管理类软件中低端市场基本被国内企业垄断,行业进入稳定发展期,并针对中大型企业则灵活提供本地化、混合云、公有云等多种部署方案。但高端市场,国外企业仍占有很高的比例。


在嵌入式软件市场,国产软件与国外巨头相比略有所长。国内企业提供的产品在智能化转型中得以大规模应用,国产化率较高。   


我国目前面临制造业升级的问题,制造业要升级,就必须有匹配的ERP软件作为基石。作为工艺沉淀与传承的载体,ERP软件涉及生产制造过程中各个环节,并且成为锻造智能化制造与作业体系的核心基础,ERP一体化是工业4.0时代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


要解决ERP软件“堵点”,避免被“卡脖子”,实现对国外先进工业软件的追赶和超越,倪光南认为,解决问题的出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在国家战略层面,要抢抓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新机遇,把高端ERP软件放在 “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关键位置。ERP软件研发难度大、体系设计复杂、技术门槛高、硬件开销大、复合型研发人才紧缺、对可靠性要求较高,因此研发周期长、研发迭代速度慢。应鼓励软件企业、工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协同研发,注重数据积累,联合开发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制造全过程各环节的核心ERP软件,逐步破解ERP软件受制于人的局面。


二是加强人才要素支持,培养研发人才。ERP软件研发需要兼具行业知识和软件研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要充分挖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潜力,对标国际领先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对接,高校根据产业需求定向培养,企业重视对人才的再教育再培养。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把ERP软件的发展放到航空、航天、兵工、船舶等行业同等重要的地位,发挥国家体制的优越性,加大研发资金投入。


四是满足特定需求。支持国产ERP软件企业发展壮大,加强与国际领先企业在技术研发标准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同开发和推广具有我国产业特色的高端产品。


目前,在破解ERP软件“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方面,中国ERP行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效。从海外工业强国的经验来看,ERP软件的发展始于顶层设计,政策关注的重点在于加大资金投入、优惠政策扶植、注重产学研结合、保护知识产权、促进人才发展等方面。


对此,倪光南表示,以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为代表的基础软件核心技术,具有规模大、垄断性强、开发周期长等特点,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坚持。“基础软件市场被外国所垄断的话,带来的危害不亚于芯片短板带来的危害,需要决策层继续加以关注。”

图片

ERP技术应用于高科技场景


自主创新是中国软件产业的主旋律。芯片“卡脖子”很要紧,软件“卡脖子”的问题同样非常紧迫。企业软件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牢牢地支撑着当今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只有做到不受制于人,实现自主可控,打通“堵点”,才能真正地为中国企业发展、经济前行“保驾护航”。倪光南表示,“中国向来主张开放创新,这也是我们会坚持的。但中国认识到,很多关键技术我们从外人手中拿不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因此,必须对未来的各种情况有充分准备。”



责任编辑:王灿灿 校对:海洋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