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书 > 

以雨水之名,致敬明天

发布时间:2021-02-22 15:00:28|来源:中国青年网

   【画中话节气】

   作者:刘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立春”不过是在解冬天的冻,“雨水”才开始真正构建出一幅春天景象。

以雨水之名,致敬明天

雨水(中国画) 戴树良

   雨水一至,带来生机与希望。微风轻拂树梢,林间鸟儿起伏和鸣,雨媚风娇,春云淡淡,待雨后柳烟成阵,草长莺飞,便春意宜人了。

   此时,回归乡野,叩问逝去的时光,是许多现代人隐匿于心底的温存。陈玲洁的《农事诗:雨水》里,见不到人,只有被蒙蒙的雨包裹住的时间,和菜地里被润净的一棵棵青菜。两个菜篮定格在地里,一切安静,仿若世间停止运转。余云梅的《雨水》,将视野投向了更宽广的江南水乡——瓦片砖墙、小桥流水、乌篷摇曳,同样在时间和空间中静止下来。这些画作,提醒步履匆匆的都市中人:就在气温将升、雨水将落之时,也许可以试着放慢脚步,卸下紧张与焦躁,聆听内心的真实声音。

   “雨水节,回娘家”,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节气习俗。戴树良的《雨水》便展现了这一场景。到了雨水节气,出嫁的女儿们,或背或挎着装有鸡鸭米面的竹篮,穿过正在春耕农忙的水田,脚步匆匆,向着娘家的路。狗子则围绕在她们身边,欢快地迎接昔日的女娃娃。与这番热闹景象相对的,是在老树的《雨水》中,世界静默,细雨落下,一人独立。如作者自白:“细雨飘然而至,春来不言离愁。有麦青青于野,有你在我心头。”面对旺盛生长的春天,雨水让千愁万绪柔软下来,即便是独身一人,也不忍苛责于谁。

以雨水之名,致敬明天

雨水(中国画) 刘金贵

   的确,谁能不偏爱春天呢?相比其他时节,雨水给了人亲近自然与生灵的契机。软绵绵的雨落下,便能感觉大地在被万千软头小锤温柔地敲击,灵魂都荡漾了起来。柳树刚冒出嫩芽,鸭子们已经在落满花瓣的河中嬉戏、捕食小鱼了。刘金贵的《雨水》里,春天用这样朴素又热烈的生命力,迎接一老一少的到来。这种景象,让人从冬日的疲乏和困顿中解脱出来,开始重新审视万物,理解生命,继而启迪新的生活。

   唐代文学家元稹咏唱正月中的雨水节气,开篇一句“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讲的不就是那个总挂在嘴边的道理——“一年之计在于春”吗?愿以雨水之名,向春日致敬,向一切欣欣向荣、充满未知与可能的明天致敬。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21日 10版)


责任编辑:孙远进 校对:海洋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