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美关系看上去挺热络!政府官员接二连三地来了走、走了来,好不热闹!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访问中国之后不到一个月,财政部部长珍妮特·耶伦也于7月9日结束为期四天的访华之行。
在此期间,耶伦与中方官员进行了累计10个小时的双边会谈,对话是“直接、富有成效”的。她在离京前再次强调,美方并未通过冲突的框架来看待中美关系,并表示相信世界足够大,足以让两国都能蓬勃发展,美国不寻求与中国“脱钩”。
这财长耶伦前脚刚走,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后脚又要到访(7月12日一早,生态环境部通报,经中美双方商定,克里将于7月16日至19日访华,双方将就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深入交换意见)。
美国高层官员的密集到访显示了尽管美国在意识形态、地缘政治角度与中国展开激烈竞争,但在众多议题上仍需要以务实的态度与中国展开对话与合作。何时进行打压何时寻求对话完全由美国的诉求和利益决定。
在与中国的深度博弈中,美国的策略并不是一对一的“公平决斗”,而是以自身超级大国的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要求各国“选边站”,争取战略优势。尤其以意识形态划线,打造“盟友”小圈子,期望协调采取一致的对华行动,甚至将“盟友”推到与中国对抗的第一线,为自身留出战略回旋空间。
美国这梦做的虽美,但要成真、落地,却难!对美国的这套做法,大多数国家心知肚明,并不愿采取非此即彼的态度来处理大国关系,而是采取自主、灵活的外交与国际交往政策。
7月5日,哈萨克斯坦战略研究所所长耶尔金·图库莫夫撰文表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仅对中亚,而且对南亚、东亚和东南亚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7月6日,巴勒斯坦人民斗争阵线总书记艾哈迈德·马吉拉吉尼发表文章称赞中国近年来在国际上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不断提高,提出一系列重要倡议,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至关重要。巴勒斯坦大力支持并准备参与全球文明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
7月7日,中国-洪都拉斯自贸协定第一轮谈判首次会议在洪首都特古西加尔巴召开,双方就发展双边经贸关系、共建“一带一路”、促进贸易投资、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开展合作等议题交换意见。
在美国的“盟友”圈内部,也并不是所有成员都按美国的期望在应对所谓“中国挑战”问题上达成共识。今年1月刚刚担任德国工商协会(DIHK)主席的阿德里安(Peter Adrian)在接受德新社采访时指出,即便供应链更加多样化,中国仍将是德国以及欧洲企业的关键市场。他对放弃与中国贸易会产生更多积极变化的论调表示怀疑,认为只有透过交流才能更好地理解对方,传递价值观和文化并取得成功。
但也有部分国家不惜以损害本国利益为代价,破坏与中国多年共同努力所形成的良好合作态势,引起国民不满。针对美国为维护霸权,胁迫他国,长臂管辖的“常态”,7月8日,韩国社会活动家、知名博主崔宪国在社交媒体发文批评韩现政府参与以美国为首的CHIP4联盟发起牵制中国、封锁中国经济的行为,正在将韩国半导体产业推向深渊。他指出美国要求日韩跟随其制裁政策,以盟友的名义互相扶持,可实际上,在国际关系中大家不过都是围绕各自利益行事罢了。美国不会真的站在韩国的立场上,替韩国考虑既得利益。
崔宪国进一步通过数据说明,中国曾经是韩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国,现在却成为韩国贸易逆差第一国,韩国出口连续7个多月下滑,这就是与中国贸易关系恶化的结果。而这种结果,正是韩国在外交策略上附属于美国所造成的。然而讽刺的是,2022年,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额却上涨创出历史新高。
他提醒道,韩国对美国的“忠诚”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和政治诉求,与中国的实际交往且彼此获利也同样重要。如果不能很好地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受害的一定还是韩国自己。
责任编辑:洋洋 校对:洋洋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