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伟壮观的三门峡大坝
三门峡这座新兴工业城市崛起于黄河之滨。它东临河洛、西扼关中,南接宛地、北望晋峰;它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因水而厚重。
三门峡守护着河南“西大门”,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素有“五山四岭一分川”之称。它又是一座水资源较匮乏的城市,多年平均降水量678.9毫米、平均水资源总量17.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76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的三分之一,明显低于人均1700立方米的国际公认的严重缺水警戒线。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小水库
黄河湿地
三门峡天鹅湖
黄河湿地
三门峡市委、市政府立即行动,始终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黄河战略为统领,扎实推动三门峡市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片新城,处处皆美景;崤函沃野,千里尽风流。崤函大地呈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优美画卷,这是三门峡“水利人”接续奋斗、久久为功,用“情怀”书写的时代答卷。
人民至上 民生水利润心田
·乡村振兴——
让153万农村居民喝上放心水
农村饮水安全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基本条件之一。
为确保这一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落地开花”,三门峡市积极筹措,累计投入4亿元项目资金“哺育”全市605个行政村群众饮水安全。实行饮水工程“动态管理”,并在全省率先建立饮水安全动态“清零”基金。
一手抓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为饮水安全提供基础保障;一手抓管理,确保工程能长期稳定运行的“三门峡做法”,赢得了时任河南省委副书记周霁的充分肯定。
截至2023年底,三门峡市先后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1113处,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8.81%,自来水入户率达93.4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世世代代困扰崤函儿女的“饮水难”问题,得到解决。
时光不语、镌刻不凡。
三门峡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裴宗杰荣获“全国水土保持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三门峡市水利局和陕州区、渑池县、卢氏县水利局获得河南省水利厅“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三门峡市水利局二级调研员李苏宏、农村水利科长李建峰等9位同志获得先进个人称号。
2022年6月,市水利局被三门峡市政府表彰为全市2021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成绩突出单位,荣立三等功。
三门峡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裴宗杰在2023黄河流域智慧与生态水利产业博览会高峰论坛发言
明珠天鹅城
青龙涧河美景
中国共产党三门峡市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拐峪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江红,先后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河南省2019年脱贫攻坚贡献奖、三门峡市“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三门峡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移民搬迁——
一定要把移民的事情办好
三门峡是河南省移民大市,19万移民舍小家为大家,远离故土开始新生活。 “一定要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近年来,三门峡市坚持党建引领,促进产业振兴,新时代移民工作实现新突破。
坚持党建+规划引领,促产业发展。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优化基层治理,党建和移民工作深度融合、一体推进强基赋能。提前谋划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占全市“十四五”规划资金的60%,为后期扶持项目补短板、练内功、增后劲。渑池县发挥“两椒一药”产业优势规划一批项目,拉长链条、增加就业,为移民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坚持党建+项目建设,促经济增长。牵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捆绑发展、项目共建、运营共商、收益共享,从6方面布局,跨界优化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卢氏库区范里、东明两个镇11个移民村,大力发展连翘种植及深加工、蜂产业等特色产业,拓宽致富路,提升幸福感;“九曲黄河、大美东寨”等一批融黄河观景基地、摄影写生基地、露营基地为一体的美好移民村,打造了三门峡市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升级版”。
坚持党建+实体运作,促移民增收。提思想、聚合力、强履职,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大移民资金投入,创新“输血”“造血”“活血”工作方式,跑出移民后期扶持产业发展“加速度”。6万多平方米的义马市狂口移民产业园,招商引资7237万元,利用水库移民资金3763万元,建设10个项目。目前,已项目建成年收益380万元,提供680名移民就业。义马市狂口社区先后荣获省级充分就业社区、省级文明社区、省级综治减灾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2020年10月22—23日,水利部北方片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座谈会在三门峡市召开,破解了全国其他部分地区在后期扶持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难点,为全国“移民后期扶持十四五规划”提出新思路;2021年三门峡市参加全国移民后期扶持会议作交流发言,其经验被全国推广。
·城市引水工程——
30万市民饮用的“天然源泉”
西起灵宝市卫家磨水库,东到三门峡市第三水厂,全长81公里的卫家磨水库城市饮水工程引“清泉”入城,让30万城市居民告别饮用黄河水历史。15年来,作为十大民心工程,连续供水3.3亿立方米。
·槐扒黄河提水工程——
充满时代气息的富民工程
解决多年困扰渑池、义马的用水难题,槐扒黄河提水工程20多年来持续供水超过2.5亿立方米,为三门峡东部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保障。
·大石涧水库——
城市发展的后备水源工程
作为重要骨干水源工程,大石涧水库供水范围涉及陕州区四个乡镇区域,建成后有效解决了10万余亩农田灌溉和三门峡城区30余万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三门峡山水林田湖草沙项目
百里黄河生态廊道
大石涧水库工程在水利部水利工程质量考核中名列前茅,为河南省获得全国A等优异成绩作出突出贡献,被评为“河南省2017年度水利建设工程文明工地”荣誉称号;三门峡市水利局、大石涧水库建设管理处获省水利厅通报表彰。
·农田水利——
节水灌溉高效集约
全市15处灌区,农田灌溉98万亩,全市唯一大型灌区——灵宝窄口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5.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0万亩,灌区现有总干渠1条,长32.33公里;干渠4条,长46.98公里;支渠29条,长136.93公里;水工建筑物900余座,成为全省高效节水型灌区,为三门峡市保障粮食安全和做大做强特色农业插上“金色”翅膀。
·小水电建设——
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能源”
建成小水电站88座,总装机55795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11030万千瓦时,创建卢氏、灵宝两个全国农村电气试点县,卢氏县曲里、石墙根、火炎被水利部命名为“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成为河南省黄河一级支流新时代水电发展典范。
·青龙涧河——
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青龙涧河全长45公里。实施城市生态水系连通工程,青龙涧河209国道桥至高速公路引桥段长10.7公里,建设橡胶坝8座,河道水面平均宽度约120余米,形成水域约126万 平方米 ,绿地约14万 平方米 ,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治水惠民新气象,打开群众生活新方式。
2021年开工建设的青龙涧河特色文化商业街区改造提升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黄河支流生态修复成效的安全廊道、体验天鹅城山水诗意生活的人文水岸、吸引未来新业态新经济聚集的服务轴带,成为极具活力与魅力的“城市客厅”和“滨水舞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命至上 守牢防汛“金标准”
·防汛抗旱——
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三门峡市有水库88座、3107条河道、65座淤地坝,星罗棋布,1158处、涉及1.41万户5.9万人的山洪灾害危险点,历来都是防汛工作重点。实践证明,三门峡市创新科学有效的“五抓三落实”防汛工作法,已成为防汛工作的“金标准”。
“五抓三落实”防汛工作法,即“五抓”:抓预案、抓预报、抓预警、抓预演、抓培训;“三落实”:落实责任、落实经费、落实措施,实现“三个确保一个不发生”的防汛“金标准”。
近年来,全市水利系统扛稳防汛抗洪使命责任,汛前细致周密准备,做足“绣花功夫”;汛期精准科学调度,准确拦洪削峰;关键时刻及早预报预警,安全转移群众,没有发生一起水库垮坝、河道决堤及人员伤亡事故。
2020年,三门峡市有效抗御13次较大降水过程、1次较长时间干旱过程。特别是2021年7月23日卢氏洛河县城段特大洪水,洪水流量2610立方米/秒(历史最大),全市无一人死亡,水库无一垮坝、河道无一决口,供水和粮食安全得到保障,防汛抗旱工作取得全面胜利,连续多年夺取防汛抗洪斗争全面胜利。
三门峡市水利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李清君获得“全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防汛抗旱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河长制——
从“有名有实”到“有力有为”
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
三门峡市有大小河流3107条、河长2900公里,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18条,河长制全覆盖,“有名有实”“有力有为”。
2023年,1118名市、县、乡、村四级河长累计巡河17.76万余次26.64万余公里,解决问题2307个,完成河流划界长度2120公里,打击非法采砂51处,刑事拘留16名违法犯罪分子,建立合法采砂场所(点)14个。
探索建立“检察长+河长”新机制,排查销号黄河流域四乱问题53个,河湖恢复原貌,生态变美,黄河“清四乱”工作走在全国沿黄8个城市前列。
三门峡市与周边山西省运城市、陕西省渭南市、陕西省商洛市等地区所有跨区域河流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已实现全部建立,形成了跨界河流上下游、左右岸一体联动工作合力,纵深推进河长制从“有名”“有实” 向“有能”“有效” 转变,跨界河湖管理机制为破解跨界河流管护难题提供了新思路,为三省四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环境保障。
创新建立“河长+警长”管河机制,分级配备344名警长“当好河长助手”,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黄河战略,紧盯“五大”突破,河湖生态实现“五大”变化。
紧盯重点难点案件抓突破,全市“守卫河湖”综合整治行动、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和为期一年的打击非法采砂专项行动,力度空前,震慑有效。
紧盯妨碍行洪安全抓突破,全市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清理整治,共排查并解决突出问题27处,投入资金936万元,出动人员917人次,机械设备974台班次,守牢安全底线。
紧盯体制机制完善抓突破,深化改革,市委书记、市长签发决定全面推行“河长+”工作,巩固“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发挥“河长+警长”机制作用,全面推行“河长+护河员(保洁员)”“河长+民间河长”机制,搭建市级“河长+互联网”平台,实现河道智慧化监管。
紧盯乡村责任落实抓突破,巡河力度空前,实现问题清零。设置市、县、乡、村四级河长1080名,设立河长公示牌875块。印制河长巡河手册、组织培训,充分调动发挥各级河长能动履职,守护河湖生态安全。
紧盯幸福河库创建抓突破,河湖建设力度空前,实现成果共享。出台《关于开展幸福河库建设的决定》,制定市级幸福河库建设实施方案,全面开展幸福河库创建。2023年,三门峡市河长办获三门峡市“工人先锋号”荣誉;2022年、2023年三门峡连续两年获得省级河长制工作考核优秀等次。
·水库除险加固——
让水库更美丽更安全
三门峡先后投资6亿元对灵宝市窄口、陕州区涧里和渑池县胡家洼、义马市常窑、湖滨区东方红、卢氏双庙等87座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落实62座淤地坝的防汛工作责任制,筹措3000万元,完成15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为防汛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水利保障。
·河道治理——
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投资12亿元,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42个,涉及河流25条,治理河长300公里,河道防洪能力提升、功能生态变美、自然灾害损失减轻、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一条条河道华丽“蝶变”。
以黄河战略为统领 书写生态文明崤函答卷
三门峡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治责任,以黄河战略为统领,加快推进三门峡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生态强市发挥水利作用。
·水土保持——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三门峡市地处豫西丘陵山区,地形以山地、丘陵和河谷阶地、川塬为主,水土流失面积5474.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2.16%,是全省乃至全国水土流失较严重地区之一。
大力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00平方公里,每年减少入黄泥沙约100多万吨。探索推进民营水保、城市水保、科技水保、法制水保综合治理新理念,取得了显著成效。
民营水保。政策支持、强化服务,培育典型,奖励引导,吸引民营企业和个人投资,承包荒山等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累计完成治理面积195万亩,治理面积在1500亩以上大户227户。涌现以二仙坡、寺河山和杜仲园、柳庄小流域为代表的一批效益突出、综合开发、滚动发展的治理典型。
城市水保。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城乡一体化”,坚持城乡并重、进城入市,倡导“一企一策治理一山一沟”“政企联手,治理城郊荒沟”“企业投入资金进行异地治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义马市作为试点,三年努力获得了“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的称号,为全省首个。
科技水保。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水土保持治理。中国农科院和河南农业大学科研所指导灵宝市高山果业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老果园上建立梯田式新果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指导陕州区二仙坡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推广田间种草新技术,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双丰收。
法制水保。依法监管,精准发力,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违法严惩,严格生产建设项目建设监管活动;“天地一体化”监管,依法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预防和减少水土流失。
三门峡市水利局荣获黄委会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先进单位。2017年,三门峡市成为全国第一批、河南省第一家“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试点市”。
经过持续不懈坚持治理,三门峡市获得国家级水土保持示范创建荣誉4项,省级水土保持示范创建荣誉3项。
·十八条黄河一级支流——
利用世行贷款项目,综合系统治理,实现清水入黄和高质量发展
从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水质改善、生态系统修复及治理对18条黄河一级支流进行综合系统治理。截至目前,弘农涧河等支流水质由劣Ⅴ类稳定提升在Ⅱ—Ⅲ类之间,黄河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同步开展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基本消除乡镇及以上建成区黑臭水体,全市12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Ⅲ类以上,优良水体比例100%。
·实施“十百千万亿”工程——
打造黄河三门峡段鲜明亮点
近年来,三门峡抢抓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并举,“十百千万亿”联动,有力提升了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十”,即18条黄河一级支流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城乡污水完成入网处置,沿岸生活垃圾全面清理,河道绿化彩化靓化,全域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百”,即百里黄河生态廊道建设。对黄河沿岸(三门峡段)206公里统一规划,加固提升沿黄防洪抢险道路,绿化美化沿途景观,治理入河支流,把湿地、中心城区和乡村、黄河文旅元素串起来,倾力打造豫西生态涵养段,确保黄河湿地绝对安全。截至目前,240公里复合型沿黄生态廊道基本全线贯通。每年前来越冬的大天鹅数量超过1.5万只,接近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三,实现“库岸一体、天鹅齐飞”的美丽场景,被誉为“习近平总书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在河南的生动实践”。
“千”即千里城市绿廊建设。重点围绕主要交通干道及河流水系,实施沿交通干线和美丽河湖生态廊道工程,倾力打造集生态防护、生态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千里绿廊”。建成省级森林特色小镇10个、省级以上森林特色乡村100跟,全是森林覆盖率41.2%、居河南第一,成为黄河流域唯一一家市级全域“氧吧城市”。
万”即万亩矿山修复工程。持续开展露天、无主、绿色矿山综合整治。以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为契机,以沿黄矿山生态修复为重点,“能治尽治”“应治尽治”,对涉及水利领域的14个问题全部整改完成。建设沿黄矿山治理示范带,筑牢“山青、水绿、田丰、林茂、湖净、草青、土沃”的黄河中游生态安全屏障。
“亿”即亿吨淤积泥沙综合利用工程。依托黄河三门峡水库清淤试点工程,探索三门峡水库清淤疏浚和亿吨淤积泥沙综合利用有效途径。已开展三门峡水库清淤及泥沙资源利用试点工程前期工作,清淤6000万立方米,实现黄河淤积泥沙资源化利用。
·“四水四定”——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取水许可监管。三门峡取水许可严格落实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规范计划用水管理等,逐步实现重点用水户用水在线监控。
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义马、渑池、陕州、灵宝建成已达标,三门峡市提前完成水利部确定目标任务。
地下水保护。严格控制开采,关闭自备井封闭368眼,年减少地下水取水量2500余万立方米,地下水位逐年回升。
工业节水减排。火力发电、黄金冶炼、氧化铝生产和煤化工等高耗水工业企业计划用水、节水改造、用水管理等取得较大成效,用水计量率100%,水重复利用率90%以上,基本实现了生产废水零排放。年中水回用量约2000万立方米,回用比例40%。
·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崤函处处好风光。
贯彻落实重大国家战略,2020年,在全国两会上提交议案,建议“将三门峡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作为国家级试验示范区并扎实推动。
三门峡水库清淤和黄河泥沙资源利用纳入黄河治理总体规划;弘农涧河生态调水及六河生态修复项目专班推进;城市生态水系连通、天鹅湖防洪改造提升、弘农涧河生态调水及六河生态修复等工程进展顺利,三门峡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规划及实施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赢得省委、省政府和水利部黄委充分肯定和称赞。
党建引领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党建既是凝聚力,也是生产力。
三门峡市水利局机关党委下设一个党总支,11个党支部,党员254名,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占23%。
三门峡市水利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确保水利事业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水利工作的重要讲话、论述和指示批示,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提出“三河为源、四水同治、五库联调,六区受益”三门峡治水总布局,成立三门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编制三门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规划,超前谋划“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防汛救灾、脱贫一线党员突击队冲锋在前、帮扶到心,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进社区“双报到双服务”活动有声有色。
党建工作从机关向农村延伸。以该局为主体的党建指导组扎根交口乡富村,发挥“宣传员”“指导员”作用,营造党建浓厚氛围,领导班子把专题党课、党建基本知识培训送进乡村,提升群众思想认识;围绕蔬菜等优势主导产业,创立“富村”品牌,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在产业链上建支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农村旧貌换新颜,为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实践路径提供有益经验。只有思想上的“破冰”,才有行动上的“突围”。
三门峡市水利局先后荣获“基层组织建设提质工作先进单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学习标兵单位”“湖滨区车站街道‘共驻共建’先进单位”等称号。
9个党支部争创“五星级党支部”,达标率82%。1个基层党支部成功创建五星级党支部标兵。
三门峡市局党组成员、水资源处总支书记王成新获得“全国党建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擘画蓝图 砥砺奋进谋新篇
大河汤汤,生生不息。
黄河像一条巨龙奔腾蜿蜒而来,飞落三门峡大坝“梳妆台”上,但见中流砥柱鼎立于碧水之中,生态宜居“天鹅之城”只此青绿,迸发澎湃发展活力。
这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河南三门峡。
当7000年的仰韶文化点亮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当庙底沟博物馆的“花开中国”闪亮世界,崤函古道上的“车辚马萧”、雄关函谷5000言《道德经》依然回响……
“三河为源、四水同治、五库联调、六区受益……”蓝图绘就奋楫扬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未来五年,三门峡市水利发展将围绕黄河、洛河、涧河三条河流来布局;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统筹治理;金卢水库、窄口水库、卫家磨水库、涧里水库和西段村水库等五座骨干水库为重要节点,实现全市互连互通;六个县(市、区)共同受益。
治水兴水、千秋伟业。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三门峡水利系统将以“稳”的定力和“进”的底气,笃行不怠,实干为要,书写新时代新阶段新的“水文章”,推动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三门峡实践提供坚实力量。(本文作者单位系三门峡市水利局 )
责任编辑:王灿灿 校对:海洋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