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彩专题 > 

宁夏中卫市:党建引领,推动医疗改革发展

发布时间:2025-05-14 11:53:58|作者:梅淑娥 孟江波
微信图片_20250514115133.jpg

中卫市人民医院现代化中药房


宁夏中卫市作为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近年来,在医疗服务水平和资源配置上取得显著成效,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动力。


近年来,中卫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面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主要领导亲自谋划、协调、督导,出台50多个改革文件,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及6个工作专班,建立“周统计、月通报、季推进”工作机制,将项目纳入重点督查事项。项目实施以来,多次召开专题推进会议,实地调研督导,解决问题。


同时,中卫市纪委监委对项目实施单位主要负责人开展提醒谈话,严查项目腐败问题,委托第三方机构审计,接受多方巡视巡察和调研督导,全方位保障项目规范实施。印发项目管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培训项目管理人员,组织经验交流,规范设备管理和档案资料整理,全面强化项目管理。


中卫市按照“一体两翼,双轮驱动”思路,构建“1+3+5+5”诊疗新格局。创新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模式,整合市本级和沙坡头区两级医疗资源,以“1+1+X”模式组建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总院,通过“五大管理中心”实现统一管理,每年财政保障50万元运行经费。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五统一”。借助自治区人民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海原县的契机,打造3家高水平医院、9个自治区专科类区域医疗中心,织密五级卫生服务网络。健全紧急医学救援、中医药传承创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执纪监督五大体系,完成3个急救中心和22个急救分站建设,实现综合医院“五大中心”急诊急救能力全覆盖,中医药服务网络有效运转,12个市级专科联盟发挥作用,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80.85%,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近三年来,中卫市借助“京宁”“闽宁”合作,引进专家45名、团队9个,“组团式帮扶”专家71名。392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帮扶,开展手术超千例。选派164名业务骨干赴知名医疗机构学习,385名到区内三级医院进修,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项目,安置76人。专科诊疗能力显著增强,建成多个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重点专科,新增新技术、新项目519项,自治区级科研立项20项,获批适宜技术推广项目3项。中宁县人民医院填补多项诊疗技术空白,海原县人民医院介入导管室完成心脏支架等手术260台,宁南医院构筑“南部山区急性脑卒中1.5小时黄金救治圈”,全市三级公立医院出院患者四级手术比例提升至16.4%,市域内就诊量达90%以上。


中医药服务能力方面,中卫市探索特色中医药综合改革创新路径。开展“智慧中医体检”,建成中医药煎配送中心,实现一体化服务。应用智能辅助诊断、给药系统,全国首创硒砂五行沙疗并全市域推广,中宁县开发10种养生调理产品,新增1家医康养服务中心,中卫市中医医院成功创建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疾病防治能力提升,率先开展“七病”医防一体化工作,7类疾病发病率下降,如布病发病率较去年同期下降49.60%。全市93%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国家服务能力基本标准,43%达推荐标准,基层诊疗量占比达66.2%,人均期望寿命由2021年76.6岁上升至2023年77.3岁。

微信图片_20250514115136.jpg

中卫市“互联网+医疗健康"一体化平台

微信图片_20250514115139.jpg

中卫市卫健委主任杨正权(右二)到中卫市医院调研工作

微信图片_20250514115141.jpg

中卫市中医院

中卫市发挥国家(中卫)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双节点”城市优势,持续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打造区域互联互通的“互联网+医疗健康”一体化平台,实现三大检查、六大检验354个项目线上互认 。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实现就医“一码通用”,开展预约诊疗、诊间结算等便民服务,三级医院预约诊疗率达90%。搭建六大远程诊疗平台,开展各类会诊30余万例,“互联网+护理服务”8450余次。开展智能家医“云上卫医”服务,为23万居民提供7×24小时AI健康管理服务,打造区域医学影像大数据中心,推广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实现监管全覆盖。


在改革创新方面,中卫市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2021年以来5次对943项医疗服务项目调价,全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由27.1%提升至35.2%,开展中宁县人民医院调整优化医疗收入结构宁夏试点。实施宁夏DIP支付方式改革试点,48家医疗机构实现统筹地区病种、DIP付费全覆盖,率先开展安宁疗护按床日付费,将340种日间手术病种纳入医保支付范围,485个药品纳入“双通道”保障范围。完善药品耗材带量采购机制,执行9批次国家组织集中带量采购和344个品种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集采药品品种数达718种,中选药品平均降幅50%,53家国采医疗机构获医保结余留用资金2031.1万元,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网采率达76%。


深化薪酬制度改革方面,中卫市全面落实“两个允许”要求,显著提升了公立医院的运行效率与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建立公立医院薪酬总量动态调整机制,实现了公立医院薪酬比例的100%动态调整,并推行院长年薪制,进一步优化了管理层的激励机制。自2019年以来,公立医院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大幅增长,稳定收入比例提升,有效增强了医务人员收入的稳定性。


中卫市卫健委通过实施城市医疗集团内部一体化管理,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集团总院年节约资金约1280多万元,其中医用耗材二次议价年节约114.24万元。同时,三级公立医院的平均住院日缩短,管理费用占比下降,稳定收入占比提升。这些举措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也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党建引领方面,中卫市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制定实施方案,选优配强11家公立医院领导班子。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创建党建示范点1个,打造党建品牌3个,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各公立医院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则,确保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机制落实。


中卫市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总预算8亿元,资金构成多元。2024年,实际到位资金71889万元,支出70028万元,到位资金支出率97%,预算执行进度87.53%。22项绩效指标中19项达标,达标率86%。7大工程33项重点任务共311项具体任务,已完成98%,整体推进顺利。


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的成功推进,为提升中卫市居民健康水平、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为其他地区提供宝贵经验。展望未来,中卫市卫健委主任杨正权表示,中卫市卫健委将持续深化改革,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王灿灿 校对:海洋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