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会展经济被广泛视为社会经济活力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再生产的介质。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会展可以发挥介质传输功能,汇聚各类发展要素,促进优质要素组合配置,带来价值链提升,进而助推科技成果尽快形成新的生产力,进而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日,《中国周刊》新质生产力调研组一行来到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对该公司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和考察交流。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Michael Kruppe先生、市场总监缪栋等人参加座谈。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Michael Kruppe先生对《中国周刊》调研组的关注表示感谢。Michael Kruppe先生在中国生活三十多年了,他有着非常流利的汉语水平,是位“中国通”。多年来,他融入中国社会,并致力于促进中德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两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此,上海市授他“白玉兰”奖,还被上海市低碳科技与产业发展协会任命为“碳中和专家委员会顾问”。
Michael Kruppe先生认为展会是一个完美的发展机会,可以接触到不同行业的详细信息,认识来自不同行业的人,并丰富自己的视野。“会展行业发生了很多变化,从B2B向B2C转变。现在的展览注重体验和娱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我们的展馆每年吸引超过700万观众和数十万家企业参展,为上海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做出了重要贡献。”Michael Kruppe先生表示,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在面对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挑战时展现出了开放创新的态度,积极应用新技术,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例如,通过预约管理制度,中心使卡车进入场地的时间更加有效,解决了周边交通拥堵的问题。此外,中心还与腾讯、阿里巴巴等公司合作,共同推动展览业务的数字化升级。还积极应用人脸识别和身份验证等新技术手段,以提高展会的效率和安全性。
据了解,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由上海陆家嘴展览发展有限公司与德国展览集团国际有限公司于1999年联合投资组建,2001年开业,是中德合资合营的第一家展览中心,也是中国最成功的展览中心之一。它拥有17个单层无柱式展厅,室内展览面积20万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10万平方米。自2001年至2023年,共举办了1886场展览,每年举办约130场展览会,服务700万+客商。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秉承‘专业智慧,领先服务’的品牌理念,以举办国际一流贸易展览而享誉全球。“我们对会展质量和绿色会展的要求很高,从会展安全到现代化会展服务,都有一套完善的智能管理方案。这两年,各地政府对展会支持力度很大,对会展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也更高。我们的展会排期很满,是国内最繁忙的会展中心之一。” Michael Kruppe先生说。
“随着数字化、人工智能和先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客户对于展览场地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为了支持客户的数字化需求,博览中心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对软硬件设备进行了多项改变。特别是在能源技术方面,我们着重提高效率、推动节能减排并尝试使用绿色能源,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实现绿色环保目标,促进更多可回收材料的使用,以进一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博览中心将可持续性视为一个重要话题,并已经开始实施智能战略,还成立了ESG专门部门,致力于环境可持续、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Michael Kruppe说。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作为促进国内外经贸往来的重要展览平台,一直致力于推进绿色办展、低碳办会,积极支持国家的绿色发展战略。近年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已成功举办了多个绿色低碳专业展会,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中国周刊》执行社长王雪铭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绿色办展、低碳办会、助力新质生产力所作出的努力表示赞赏。
王雪铭表示,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数贸会等重大展会。其中,数贸会与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会展平台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很大,会展经济汇集政策、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类资源要素和发展要素,能够推广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在全方位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和进步方面发挥着“催化剂”的作用。王雪铭希望新国际会展中心发挥会展先导性服务业功能和资源整合、要素集聚、市场扩充优势,提高要素、资源使用效能,搭建高质量服务平台,推进科技新理念、新思想、新成果交流扩散,促进新生产能力、新竞争优势加快形成,进而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
Michael Kruppe先生对新质生产力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表示,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将秉持高质量办会,持续引入绿色低碳专业展会、打造绿色低碳场馆,进一步推动绿色会展潮流,引领行业向着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未来迈进。
《中国周刊》调研组期待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搭建起连接未来的桥梁,努力并推动中德两国经济发展。双方就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和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希望加大重大活动、品牌宣传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会展平台赋能新质生产力。
责任编辑:北山 校对:北山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