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物 > 

一位律师的西南山地保护情怀 ——对话肖志岳

发布时间:2020-11-09 17:33:59|来源:中国周刊

微信图片_20201109172351.png


“对西南山地的物种多样化和物种保护,特别是滇金丝猴面临的困境和濒危状况,我有点担心。现在除了做专业的人比较重视,社会公众还不是特别的了解和重视。如果再不推动,这些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肖志岳律师



滇金丝猴全境监测之所以取得较为全面的成果,和一些社会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有直接的关系。钱晓华、肖志岳两位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员慷慨解囊,为这次滇金丝猴全境监测提供了资金保障,保证了全境监测活动顺利完成。《中国周刊》记者杨剑坤为此专门采访了肖志岳律师。


微信图片_20201109172355.png

滇金丝猴全境监测得到社会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阿拉善会员、知名律师肖志岳和阿拉善前任会长钱晓华的个人慷慨资助,为全境监测的启动提供了资金保障



《中国周刊》:作为一个以社会问题为关注对象的律师,为什么会花这么大的力量参与到西南山地生物保护?


肖志岳:你让我说一些深刻的道理,说实话我说不出来,也没有那么高的觉悟。


我祖籍宁波,早年在杭州读书,大学毕业后很快从北京去英国读书,随后在英国做律师,我算是运气比较好,90年代成为英国大型跨国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这可能是中国人第一个做外国跨国律师事务所老板的,较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


1989年从英国回到香港后,我一直在做和国内有关的一些业务,帮助国内一些大企业上市、重组、并购。我差不多是这三十年国内快速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一方面见证了发展带来的进步,同时也看到那么多的污染和破坏,非常心疼。


我一开始去做自然生态保护的起因是为了好玩:我担任华润集团、中石化等中资公司的常年顾问很多年,在90年代带出了一大批早期的公司法务和董秘,在法律层面给企业做把关、升值、保值工作,在当年资本市场名气还蛮大。90年代我就和阿拉善创始人刘晓光等人相熟。


四年前,钱晓华刚刚当选阿拉善的会长,当时在非洲有一个联合国的气候大会,我们一起去了北非马拉喀什,在摩洛哥的路上,他做了蛮多的动员工作,我终于进了阿拉善,大家都很高兴。



《中国周刊》:阿拉善有很多保护项目,你为什么重点支持西南山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肖志岳:阿拉善总部最早的公益项目是在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那个荒漠化防治,那是个很大的项目,品牌宣传做得不错,很多企业家纷纷捐赠。当时我们全家打算捐100万棵梭梭,那之前我跟太太也一直在做慈善和公益事情,对贵州一些贫困地区学校进行资助。


有一天钱晓华来跟我说:哎呀,老肖,算了,这个沙漠化治理现在蛮多的人都在捐,你如果进去只是海里面加一点水。我们西南项目中心萧今老师团队现在做的滇金丝猴全境监测调查项目碰到瓶颈,特别需要支持,你来帮帮他们吧。


前期的滇金丝猴全境监测晓华自己掏了几十万块钱,他希望我也加入,共同来做下去。


我记得是2017年夏初,钱晓华和萧今老师、龙勇诚教授等10来个人,和我一起去白马雪山看滇金丝猴。


那次去了以后,我感触很深。看到以前专门猎杀滇金丝猴和其他野生动物的人变成了保护这些动物的巡护员,同时也看到那些人的生活环境和动物的实际生存情况还都蛮值得同情,有待改善。我跟晓华说,我们要想办法把这个项目做好。


这个过程说偶然还真有点偶然,没有什么特别崇高的。我原来一直就有做点公益的想法在心里,加上晓华会长和西南会员们前期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建立SEE诺亚方舟项目,我就将捐赠转到西南方面。一方面自己出点钱,另外,同时在各种场合呼吁大家支持。



《中国周刊》:加入阿拉善前你参与过哪些公益活动?


肖志岳:我2007年12月离开律师界,转到了金融界后在香港证监会做了六年高级顾问。前年,我把香港证监会的高级顾问辞了。


从90年代中期开始,我的时间比较宽裕一点,也有时间和能力来做点公益,多年下来,通过各种途径也捐了一些钱。像贵州的项目,没有时间去看实地时,就通过跟贵州对口援助的宁波市政府去找捐赠的学校、建图书馆、资助学生。因为做公益,慢慢跟阿拉善接触就多起来了。



《中国周刊》:什么原因让你关注社区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肖志岳:我去西南山地的次数算是比较多了,但与西南项目中心投入的精力相比,还只是小小的一份子。


我家有一个非常好的经历:七年前我女儿高中刚刚毕业,在读大学前,美国大自然保护的朋友介绍她去云南香格里拉边上的山区待了15天。小女孩才17岁,待在不通公路的山上,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和村民的援助沟通工作。自己带的睡袋,吃得好不好,没有办法洗澡都是小事情,最辛苦的是没地方上厕所。她是在美国读的中学,这对十几岁的小姑娘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事情。虽然小孩从小受锻炼,满能干,也很坚强,但从山上回来女儿还是跟我哭了,她很激动地跟我讲:爸,我们真得要帮着他们做点什么,但要做得有系统,目前做的好像主题不清楚。


后来我跟女儿沟通比较多,了解到滇金丝猴的保护跟人的生活边界都是有关系的。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一个系统工程。人越来越多,侵占猴子的领地,把林子都砍了种农作物,猴子就没地方活啊。


17岁的女儿的经历教育了我:要保护猴子,就必须改善猴子栖息地社区老百姓的生活。


后来阿拉善SEE在白马雪山周边捐了许多个太阳能生态卫浴厕所,不需要用电,村民都很高兴,有些是经常在用,还有一些还不怎么会用,但只有这样一点点做起,才能慢慢改变他们的生活和生态环境。



《中国周刊》:请谈谈你对这次全境监测的感受。


肖志岳:我对这次全境监测感受挺深。这次全境监测不光是原来科学家那套,搞一个纯粹的物种监测。生态保护同时关注人和物种之间的关系,把社区调查也纳入其中,然后动员社区的力量一起来做监测工作。我觉得这个特别棒,这也是我资助这个项目的一个因素。


我很早就去过香格里拉,当时有个笼统的感觉就是我们人类占用的自然资源过多。后来看到的滇金丝猴,基本上靠人工投喂把它们给引出来,我感觉这对动物的自然性反而是有点违反的。做一点示范科研是可以,如果对全部的猴子都这样,那就失去了保护它们的本意。要在自然的环境里给它们提供最好的保护,这是我当时比较深的一个感受。


把更大的环境保护好,把属于它们的环境还给它们,那样才能保护滇金丝猴的自然本性。萧今老师他们把社区发展和诺亚方舟物种保护协调进行系统设计和综合考量,所以我一直支持他们做这种事情。



《中国周刊》:你觉得这次活动有没有什么不足?


肖志岳:这次监测报道,借助媒体传播,对项目接触广泛的受众能有非常大的帮助。阿拉善SEE诺亚方舟项目很受重视,在阿拉善SEE里面是王牌项目,地方政府也很支持,但是公众的认知和公众的支持还是严重的不够的。做滇金丝猴的全境监测保护,圈内的人都知道它的重要性,但公众的认可和支持还没有达到应该有的水平,远不如90年代后期那段时间媒体对金丝猴濒危的介绍所引起的热度。


此外,这个课题已经做到了一定地步,有很好的基础,应该介绍到国际上。滇金丝猴的科研做得很不错,却没有很好推介出去,问题在哪?是不是我们没有找合适的途径和合适的方式推介,例如让WWF(世界自然基金会)这类机构也能参与。这是个有益的互动,第一可以互相学习经验;第二可以资源共享,第三引起更多更大的关注。



《中国周刊》:在阿拉善,哪些工作让你印象深刻?


肖志岳:为了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章程的修改,把会员大会单位改成会员代表大会,我和章程委的同事们忙了一年多的时间。阿拉善前年就提出这个任务,开始这个工作的时候,包括现任的会长艾路明、老会长钱晓华等都非常担心。我们一是把会员的意见收集起来,第二把章程改好,第三还要说服大家接受。


去年十一月在青岛年会上,下午两个小时,300多人坐在那提问。有些问题特别尖锐,我们需要逐个给他们回答,争取大家的支持,通过章程修改。


萧今老师夫妇都是在现场支持。武克钢还在现场“放炮”。武大哥这人性格直爽,好多意见很尖锐,在会上提了很好的几个意见。


我们几个在台上跟会员辩论解释了两个多小时,基本上解释和解决了会员们的一些担心。


阿拉善是75%通过才能修改章程,最后投票通过率高达百分之八十几,这些企业家会员们还是比较认可我们一年多做的工作。



《中国周刊》:您觉得阿拉善这个机构还有哪些需要改善?


肖志岳:我现在是阿拉善SEE巡护员基金的主席,我感觉我们内部资源的配置还是不够充分合理。云南、四川等地需要解决的生态保护问题比较多,在内部资源分配方面,我们对巡护这块的支持还不够充分,这个作为基金的主席我当然有责任,今后内部资源的配置还需要优化和加强。


说实话这个新项目没有萧今老师、当地保护区,我们投再多的钱也到不了这一步,这我是心里有数的。萧今老师退休后对云南生态保护花的精力真的是很多,我内心真的特别佩服她。教授退休,经历专业知识有、经验也有,不光机构内对她重视,老百姓也很尊重她。但是六十多岁的人,每天跑在两三千米的高山上,还能让她跑几年,5年10年后谁来接这个摊子?资金我们可以想办法筹集,但是领头人才青黄不接,最是让人担心。


微信图片_20201109172406.jpg

肖志岳在野外拍摄考察



《中国周刊》:以后还会在这方面给予更多地支持或是关注吗?


肖志岳:这次就滇金丝猴这个单一物种或者地区监测工作来说,算是比较成功的,我们都很高兴。我正好担任阿拉善SEE巡护员基金的主席,从协会的角度或者我个人角度,如果需要捐款,我还是会非常支持的。


相关的一些其他物种,如果前期的工作已经有了,需要支持,我自己也好,我们阿拉善的会员们也好,其他公益人士也好,应该也会继续支持,我会紧密跟踪。


我们西南中心已经把眼光扩大到更多物种保护,像亚洲象,绿孔雀等等都在开展,我们一直也在跟踪,我相信别的会员,如果需要的话也都会跟进支持。



《中国周刊》:未来对阿拉善SEE或者是政府多方参与这种保护模式有什么样的建议和期待。


肖志岳:我认为,阿拉善SEE这个机构,做好一个配角,起一个辅助性的角色更合理。这一次对滇金丝猴的监测活动,我们有点主动。主要做事情的人应该是政府、科研机构。从资源和能力角度来说,他们更合适。我们协助他们来做,可能更自然一点。


不管如何,我觉得这次开了一个好的先河。做生态保护不光是某一个机构做,或者光是政府来做。除了我们机构之外,可以让腾讯、阿里等一些很好的公益基金参与一下。我们先做好特别细的一个点,然后带动社会力量一起做。



责任编辑:孙远进 校对:海洋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