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物 > 

王晓晴:太极“武动”夕阳红

发布时间:2022-01-13 11:37:31|来源:中国周刊|作者:陈皓

2.王晓琴在人民公园.王晓晴(中).jpg


王晓晴(中)在人民公园练习太极拳


她20岁时因病苦寻良方与太极结缘,醉心太极拳40多年,收获了精湛的武艺和健康的身体。她乐于分享,义务教拳30多个春秋,无偿带徒近百人。2020年以来,她开展线上教学,以“拳”抗疫,展现了太极的独特魅力。她就是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作协副主席、如东高新区太极拳非遗传承人王晓晴。


寻求良方结缘太极


1957年出生的王晓晴,学生时代就喜欢画画写文章,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名噪如东的“小红花”演出队成员。16岁初中毕业,王晓晴响应号召到农村插队。农村生活脏苦累,她却能苦中找乐,农忙时收割塍种热火朝天,农闲时参加供销社小分队,挑着货郞担下乡为农民演出节目,感觉每天有写不完的素材,天天都是艳阳天。


20岁时,王晓晴到南通市机关工作,生活翻开了新篇章,但还没有来得及好好感受美好新生活,病痛却不期而至。一天早晨起床时,她感觉两手发僵,右手关节肿痛,去医院看医生,被告知患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她以为是个简单的炎症,吃点消炎药就会好,可同事们却很同情地说:“年纪轻轻的小姑娘,怎么惹上这不死的癌症呢?这以后难熬的日子长着呢。”癌症?她听到这两个字,一下子懵了。


王晓晴承受着身体疾病和精神痛苦双重打击,看了西医求中医,但效果不明显,早晨常常被疼醒,每天在焦躁不安中度过。且不说一直心心念念的作家梦,刚长出小芽儿,就不得不放下,更糟糕的是写字的时候手不应心,工作受到影响,心里干着急。一位老中医告诉王晓晴,除了药物治疗,可以尝试练习太极拳。这是一种舒缓而放松的运动方式,对维持和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有帮助,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有一天早晨,王晓晴在市人民公园看到一位长者沐浴在晨光中,正随着舒缓悠扬的音乐打太极拳,一招一式刚柔并济,动静之间行如流水,韵味无穷。待长者休息的时候,她凑上前去攀谈。原来,长者姓张,练习陈式太极拳已有几十年。王晓晴将自己的病情告诉长者,想拜他为师学习太极拳,长者欣然同意,并说陈式太极拳是以松静自然为基础,柔中带刚、刚中有柔,尤其注重对关节的锻炼。


钻研拳法恋上太极


王晓晴买了人民公园的月票,开启了学习太极拳的生涯。刚开始,她不习惯太极拳的慢动作,心里恨不能拳到病除,练习时不能沉浸其中。


师父耐心启发王晓晴,太极拳不是“太急拳”,不是药物,更不会立竿见影。练拳不仅要懂拳法,还要用心体会每个动作中所蕴含的阴阳平衡道理。师父边开导,边从走架、行气、发力、交手等基础教起,王晓晴默默记在心上,依样画葫芦地练习。回家后,她用本子记下金刚捣碓、白鹤亮翅、青龙出水等招式,细细琢磨陈式太极拳的“外三合”,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反复练习“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遇到不明就理的细节,第二天再向师父请教。


1.王晓晴照片.jpg


王晓晴(前中)将太极拳融入音乐舞蹈中


随着学习的深入,王晓晴对太极拳的兴趣日益浓厚,从此夏练三伏,冬练三九。逢到雨雪天气,她就在宿舍里练习,平时有点休闲间隙,就随机练习两三路,有时在床上也不忘练脚功。她说:“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松,练拳贵在坚持。”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她的关节疼痛明显缓解,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不熟悉的人根本看不出她患有类风湿关节炎。


王晓晴还将练习太极拳的心得应用到工作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压力,总能有效疏解,以饱满的热情出色地完成各种任务。王晓晴取得的进步、做出的成绩,领导和同事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把更重的担子压到她的肩上,坚信她有能力去承担。无论是在普通办事员岗位,还是后来历任副乡长、县作协副主席、文联党组书记等职务,王晓晴始终没有丢弃太极拳的情怀。她说:“太极拳不仅是拳术,更是一门艺术,一种文化,它帮助我收获内心平静,工作起来也更有成效。”


不知不觉间,王晓晴醉心太极拳已有四十多个春秋。当别人向她抱怨身体这儿疼、那儿痛时,她就把自己练习太极拳的体验分享给他们,建议他们习练太极拳健身养生。她对太极的热爱与执著,也感染到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他们希望拜她为师。


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人,王晓晴购买了陈式太极拳的教科书和光盘,放下太极剑、太极扇,潜心研究太极拳。她在自学和向同行请教的同时,还报名参加了体育局举办的指导员培训班,通过系统学习,取得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她说:“要给别人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太极拳动作看似柔和舒缓,练习时却讲求科学,否则会造成损伤。”


传艺奉献爱心,弘扬太极


王晓晴是一个有公益情怀的作家,多篇散文在全国获奖,著有《晓晴文集》和散文集《闻鸡起舞》。她热心指导学生和文学爱好者写作,深受大家尊敬。


退休后,王晓晴把生活重心由工作转移到写作和打太极拳,成为如东高新区非遗物质文化传承人,将写作技巧和太极拳法无偿传授给需要的人。她的学员中,有年仅5岁的小朋友,也有耄耋老人,其中练拳的学员以老年朋友居多。王晓晴将太极拳招式编成《太极口诀》,方便记忆。她根据学员年龄不同、理解力差异,因人施教。为了让领悟能力差或者年长的学员也学有所成,她将难度大的动作进行分解,手把手地教,矫正其出手高度、出脚角度,最后再做连贯动作。有的学员过意不去,说:“我们的学习能力太差了,让你跟着受累。”王晓晴总是笑着对他们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能够让大家感受到太极拳带来的恩惠,我虽然累点但很快乐。”


0b3a9fbbeb913b0303029d65b2d1159.png


王晓晴(前)与姐妹们表演太极拳


65岁的李阿姨原本是个风风火火的人,退休后无事可做,身体就像搁置久了的机器生了锈,哪儿哪儿都不舒服,整天愁眉苦脸,要不生闷气,要不脾气一点就着。老公怕她闷出毛病来,建议她到公园去散散心。李阿姨到人民公园遛弯,看到王晓晴正带着团队打太极拳,站在旁边看稀奇,谁知一看入了迷,挪不开步了。她很想加入练拳队伍,又担心自己老胳膊老腿的,练拳太累,身体吃不消。王晓晴告诉她:“太极拳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老同志可供选择的运动项目少之又少,但太极拳最为合适,它可深可浅、招式缓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不可多得的、适宜老年人健身养生的好项目。”李阿姨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跟着王晓晴学起来,最开始一周神经绷得有点紧,感觉有些吃力。王晓晴不厌其烦、耐心指导,她逐渐掌握了太极拳的基本要领,动作越来越熟练,一整套动作下来,觉得神清气爽,精神更加饱满,现在早已经成为太极拳的忠实粉丝。


如东江海义工联合会是一个倡导“向善、仁爱、责任、奉献、互助”的志愿组织,其成员是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平时工作紧张忙碌,业余时间参加各种志愿活动,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唯独忘记照顾自己,其中不少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王晓晴心疼这些义工,在他们当中组建了太极拳队伍,带领他们练拳,感谢他们乐于奉献的精神。其实,王晓晴多年如一日热心太极拳的推广,义务授徒百余人,其公益心、太极情,与义工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2020年,钟南山院士科研团队证实“太极拳有助于慢阻肺康复”,王晓晴就在线上教学,通过网络授业解惑,鼓励大家居家练拳,以“拳”抗疫,提高自身免疫力。


2021年9月1日,在央视播出的《开学第一课》中,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位航天员在天宫空间站,带领同学们天地同步共打“巡天太极”。中华太极文化在太空向全世界展示,王晓晴和全球太极拳迷们一起见证了这一光辉时刻,她为自己是一名太极拳非遗传承人而骄傲。


莫道桑榆晚,“武动”夕阳红。王晓晴自豪地说:“往后余生,将继续追求天地和谐的太极人生,为寰宇太极而努力。”

责任编辑:游洋 校对:海洋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