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物 > 

刘海峰:用青春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23-05-16 10:17:17|作者:魏强

微信图片_20230427173957.jpg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而文明实践员是群众的“服务员”,他们认真倾听群众心声,了解村情民意,切切实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刘海峰是界首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的一名文明实践员,他秉承着“奉献、友好、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热心服务群众,传递社会正能量,深受居民喜爱,是老百姓心中的“最美文明实践员”。


走进界首市西城区吕宋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刘海峰正用读书会的形式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为了宣传好党的创新理论,刘海峰灵活利用各种资源,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成群众容易接受的语言,通过微信群、读书活动、宣讲会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除此之外,他还结合社区和实践基地文艺人才多、军烈属多等特点,探索打造“文艺+理论”的宣讲模式,用鲜活的方言、快板和歌曲等多种形式将党的理论讲得有滋有味。


界首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志愿者郭君君这样评价刘海峰:“他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始终保持工作热情,生活上对同事给予关心,是个心中有大爱、眼里有责任的好干部。”


刘海峰还有一个身份是界首市养城集团纪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管理着一处公墓。谁能想到在公墓的入口处却是一片朝气蓬勃的景象,这里是红领巾小镇,是孩子们学习和游戏的世界。这里让读书转移注意力,让书香冲淡哀思,让孩子们的欢笑声平缓送别亲人的哭泣声,抚慰哀思人的心灵。他接触公益慈善事业以及和孩子们的不解之缘,还要从他转业到地方工作说起。


1996年,刘海峰退役回到家乡从事民政工作,2001年4月,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基层一线,他一干就是23年。2000年10月,他任界首市公墓管理处主任,此前还曾任界首市老年公寓主任、界首市流浪乞讨救助管理站站长。


他担任界首市老年公寓负责人时,老年公寓还是个烂摊子,给他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障碍。他说:“万事开头难,任何工作不付出汗水是干不好的,既然来了,哪怕再难,我也得把这里的老人侍候好,以后这里就是我的家。”为了方便开展工作,刘海峰干脆就把自己的小家搬到了老年公寓二楼东北角的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房内,吃住都在老年公寓内,白天致力于工作,晚上还要到老人房间查夜,看有没有问题。他认真仔细研究老人的生活特点,首先从改善老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入手,带领职工加班加点地干,相继建设了老人健身房、书法室、阅览室、棋牌室、医务室、音乐室等,每天坚持为老人测量血压,调解老年人之间的矛盾纠纷,坚守老年公寓工作两年多,经过不断的努力,公寓由当初入住的十几人增加了近六十人。


2010年初,刘海峰任界首市流浪乞讨救助管理站站长,他深知任务艰巨,但从来没有退缩过,越是艰难越要干,以他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他说:“对我来说,每一个受助者都是一个生命,在我负责的救助工作范围内,哪怕秃噜一层皮,也绝不能出现因救助不力或救助不及时而造成受助人员发生伤害的事情。”在救助工作中,不论是凛冽寒冬,还是炎炎夏日,他都带领着全站职工坚守在一线救助阵地,在寒冷的冬天及时为困难群众“送温暖”,在炎热的夏季坚持为环卫工人等“送清凉”,救助对象从三个月的婴儿,到八十多岁的老人,刘海峰都带领工作人员事无巨细,一一救助到位。2015年9月27日下午,刘海峰在裕民大桥发现一小男孩正两手抓着大桥栏杆,身子吊在半空中,命悬一线,随时都有可能掉落。说时迟,那时快,刘海峰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小男孩跟前,可惜只差一步没有抓住,小男孩“扑通”一声掉进了河水中。他二话没说,火速地跑到桥下发现有一只小渔船,他快速地划着小船赶到河中小男孩的位置,一把把男孩拉到了船上,这时公安民警也从对岸划船赶到,刘海峰和民警一起将奄奄一息的小男孩紧急送到医院,所幸抢救及时,挽回了一条幼小的生命。


刘海峰在担任站长的6年期间,一连5个春节、5个中秋节都没有和家人在一起团聚,他坚守在救助站,和受助人员一起过节,带领全站工作人员,共完成了17438人次的救助。他利用救助专用车辆街头巡查21000公里,护送返乡人员13万公里,由于救助及时,挽救了20多人的生命。他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论啥人,一旦他遇到了生活困难和麻烦,甚至生命危险,我是一名党员,无论从国家政策上讲,还是从良心上说,都要完成我们救助任务,而且不能出事。”五年多来,刘海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带领着救助站的同事们一次次地完成了各项救助计划任务,用心做好百姓身边的平凡事,一步一个脚印诠释了他作为一个基层普通共产党员的初心。


2015年10月,组织上考虑到刘海峰的身体状况,把他调回到曾经工作过的公墓岗位。在开展文明祭祀活动的同时,他顶着很大的压力,甚至挨了不少骂。他说:“骂我两句不算啥,以后大家都会理解的,公墓是一片净土,不烧纸不放炮,这里是一片安、静、美,这样既环保又文明,对人类大健康多好啊!”刘海峰用心用情为丧户办实事,他带领着全体员工经过多年不懈地努力和苦干,打造出绿色殡葬文化基地。他引导群众文明祭扫、低碳环保祭祀和安全祭祀,发扬厚养薄葬的优良传统,抵制封建迷信陋习,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吕宋社区的居民徐公学说:“刘主任倡导的不烧纸燃香,不放鞭炮,不扔垃圾,勤俭节约、绿色环保,这样的祭祀活动有温度,有意义。”


微信截图_20230515104539.jpg

2020年“爱心圆梦大学”助学行动捐赠现场


2018年2月初,刘海峰被诊断为癌症。他说:“我当时从医生手里接到诊断为癌症的报告时,问了医生还能活多长,我是笑着走出医生办公室的。也不知道因为啥,当时并不害怕,眼前想的是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和孩子,还有我心爱的事业。”在住院期间,他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天天串病房门和病友开玩笑、交流,还鼓励病友配合医生治疗一起战胜病魔。他做完手术后,在还没有完全康复的情况下,又带病坚持回到一线工作岗位。


现在他还一直服用中药抗癌,也许是上苍特别眷顾他这个心有大爱的淮北汉子,经过一个阶段的治疗后,他身体内的癌细胞竟然奇迹般地消失了。大病初愈,救助站的工作告一段落,没有想到他又投入到一个更伟大的救助工作中去。


2018年11月以来,刘海峰依托阅读空间平台,带领全体员工,着力打造了集青少年科普教育、红色精神传承、音乐文化教育、艺术舞蹈、书法为一体的阅读空间——百姓书屋。常态化开展公益慈善活动,践行“学雷锋、见行动”思想,扎根服务于基层,坚持为环卫工人送免费早餐已达上千人次;为群众免费安装路灯;在学生常路过的涵洞桥下安装照明路灯,照亮了孩子们回家的路;他特别关爱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每当六一、春节来临之际,都为留守儿童送去助学金、校服、书籍和学习用品等,近年来累计向特殊教育学校、界首市各中心学校、乡镇敬老院和界首市方舱医院等捐助助学金、慰问金及各类物资100余万元,受助人群达2700多人次,发放校服400多套,捐赠图书4100多本;常态化开展“你读书、我买单”活动,向市民赠送书籍1万余本。2022年1月,界首市纪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被界首市授予“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2023年2月,“界首市纪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志愿服务队”被阜阳市委宣传部命名为第八批阜阳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持一颗平常心,为群众干好事”“活着一分钟,战斗六十秒”,这句话是刘海峰的座右铭,他也常常这样要求自己。干一行,爱一行,群众需求是文明实践的第一信号,群众需要啥,他就干啥,没有一句怨言,从物资救助到心灵救助,刘海峰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定。


微信截图_20230515104554.jpg

大黄镇第一小学“六一”儿童节送书献爱心公益活动现场


社区环卫工人徐乃银说:“当我们有什么不懂的,刘海峰都特别热心肠,特别有耐心,及时帮我们解决问题,大伙都很喜欢他。”


自从有了实践基地,文明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大家,也引导着大家,乡风更加文明,民风更加淳朴。


工作期间,刘海峰被安徽省民政厅评选为“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举办期间救助工作先进个人”。他先后获得“阜阳市青年岗位能手”“阜阳好人”等荣誉。


面对荣誉,刘海峰深知肩上的担子还很重,脚下的路还很长。“要为人民做实事,有困难也要上。”刘海峰说,“党和人民培育我这么多年,使我练就了一身本领,我要把党和政府的情怀,送到群众的心坎里。要发扬‘梁家河’精神,要像雷锋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刘海峰身体力行,带头投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去,“成为一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员和志愿者,我深感荣幸。在了解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工作及内容过程中,我喜欢跟群众打交道,喜欢上了这份让我觉得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工作。作为一名基层文明实践员,我将以自己的勤学带动群众常学,以自己贴心换取群众的暖心,以自己的辛苦换取群众的满意,引领全民参与文明实践新风尚,用心用情,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展现自己的青春使命和担当。”在刘海峰的感召和影响下,一群像他这样的实践者正活跃在街头巷尾和田间地头,默默地奉献着他们的青春和力量。

责任编辑:王灿灿 校对:海洋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