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少群
2025年7月25日,由著名表演艺术家陈佩斯编剧、执导并主演的电影《戏台》在全国公映后立即引起观看热潮。影片抓住观众眼球的,除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外,还有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尤其学戏曲出身的余少群在片中饰演的京城男旦名伶凤小桐,以清秀儒雅的人物气质和京剧《霸王别姬》里虞姬靓丽的形象赢得了各年龄段观众喜爱。很多女观众说被余少群扮演的虞姬惊艳到了,一些喜欢京剧的老年观众则称他是“天选虞姬”。这位当年舍弃2007年版电视连续剧贾宝玉一角、应陈凯歌导演之邀在电影《梅兰芳》中饰演青年梅兰芳而一炮走红、片约不断的青年演员,在接到陈佩斯邀请时,又毫不犹豫地推掉其他片约与演出,接下凤小桐一角,凭借《戏台》再次火了一把。许多了解余少群的人说:“他能够在影视圈中打下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除了刻苦努力外,关键在于对命运和机会的把握,他是个非常懂得取舍的人。”
第一次取舍:放弃中考报艺校,执意踏上戏曲路
余少群1981年出生在武汉一个普通职工之家,父母的工作和文艺毫不沾边,他们和中国绝大多数父母一样,希望余少群勤奋读书,一步一个脚印地好好学习,将来考上一所好大学,毕业后找个称心如意的工作,稳稳当当地生活。可是,余少群从小就活泼好动,喜欢蹦蹦跳跳,尤其喜欢戏曲,一听到铿锵有力的锣鼓和丝弦悠扬的戏曲曲牌,就手舞足蹈地跟着比画、哼唱。他的这个爱好让父母非常头疼。

余少群电影《梅兰芳》剧照

余少群获金马奖最佳新演员

余少群在电影《建军大业》中的剧照
余少群14岁那年,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武汉市艺术学校汉剧专业招生,他在学校听到消息非常高兴,决定要去报考,“连做梦都想当演员”。谁知他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和父母一说,他们当头就是一盆冷水——坚决反对。于是余少群就跟父母央求,说自己如何如何喜欢戏曲,将来在这方面一定能有发展,可无论怎么央求父母依然不答应。一看好好说不行,余少群便使出小孩子所能使的浑身解数,又是软磨硬泡,又是死缠烂打,还找遍了家里所有的亲戚,让他们帮自己劝说父母,可父母还是那句话——不同意。一看这架势,余少群竟破釜沉舟,使出了“杀手锏”,以绝食向父母抗议,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坚决不出来。万般无奈之下,他父母只好妥协,极不情愿地同意了他的要求,同时和他约定,如果这次考不上艺校,就安下心来好好读书。没想到余少群还真不含糊,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最终在众多报名者中脱颖而出,一举考中。
如愿以偿进了艺校后,学校根据他的条件让他专攻文武小生。余少群志向很高,一心要当一名有出息的演员。他不仅上课认真听讲,细心揣摩,课后还刻苦练习,学校的练功房里常常留下他不知疲倦的身影,即使放假回家,也要抽空在楼院里练身段、跑圆场,时常惹得邻居们驻足观看。几度春秋,在辛勤汗水的陪伴下,经过6年的刻苦学习,余少群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走出校门,进入武汉汉剧院,圆了自己的演员梦。
第二次取舍:辉煌时华丽转身,汉剧名流甘做越剧新秀
由于功底扎实,进武汉汉剧院一年后,余少群就迎来了事业上的第一个高峰。2004年他因成功主演《玉簪记》,被汉剧艺术大师陈伯华看中,将其收为关门弟子。入门后,余少群虚心好学,刻苦练功,深得师父喜爱。在陈柏华的悉心教授下,表演水平大幅提高。2005年,年仅24岁的他就举办了个人艺术专场,并获得了“武汉市艺术人才津贴”,这在汉剧,乃至全国年轻戏曲演员中都是十分罕见的。一时间,鲜花、掌声向余少群涌来,他成为汉剧界一颗令人瞩目的新星,汉剧界业内人士一致断言,他在汉剧领域的前程不可限量。然而,谁也没想到,此时风光无限的余少群,却对自己的发展前景产生了忧虑,他认为:“汉剧在地方戏剧种中,影响力不是很大,甚至比不上黄梅戏、豫剧。作为青年演员,要在这个剧种中有更大的发展,很难。”思忖再三,余少群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改学越剧。余少群改学越剧的消息一传出,剧院上下一片哗然,领导、师父、同事纷纷劝他留下来,可不管谁出面劝说,余少群都不改决定。不久便在一片挽留声中,毅然放弃汉剧、放弃拥有的一切名利和待遇,义无反顾地奔赴上海,踏入了越剧界。
一名戏曲演员,以23岁的“高龄”改学其他剧种,并非易事,但余少群是那种认准了的事就会全力以赴去做的人。刚学越剧时,尽管由于剧种不同有些差异,但对于戏曲功底很好的余少群来说,表演并非什么太大的难事,最大的难处是唱腔和念白。因为越剧中柔绵似水的吴侬软语,与湖北话差距很大,余少群必须熟练掌握好江浙话,才能登台演绎角色。为了尽快过语言关,余少群想了很多办法,除了买来相关书籍仔细研读发音,买来大量越剧经典剧目光碟认真观摩,还自己制作了小卡片,把一些常用的江浙话写在上面,再标上读音,随身携带,只要一有空就拿出来背记。有一个周末,他乘公交车去看一位朋友,上车后正好有座位,他一坐下便拿出卡片看起来,结果由于过于专注,车子过了四站才发现。
此外,他还经常利用外出办事等机会,主动找人搭讪,锻炼听说能力。就是靠着这样一股劲头,经过一番常人难以想象的苦练,没用多长时间,余少群便掌握了越剧的念白、行腔及表演程式,表演技艺突飞猛进,令人刮目相看,连一些科班出身的年轻越剧演员都自叹不如。他的进步,领导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于是进院不到一年便被委以重任——参加越剧电视连续剧《杨乃武平冤记》的拍摄,在剧中挑大梁,担纲主角杨乃武。拍摄中,余少群凭借俊美的扮相和精湛的演技,将杨乃武的坎坷人生演绎得淋漓尽致。此剧拍摄完成经中央电视台播出后,立即在越剧界和戏曲观众中引起轰动,人们从此记住了这位飘逸潇洒的越剧新秀。不久,余少群认为“浙江是越剧的发源地,台词唱腔最正宗,要想在越剧表演上有更好的发展必须去那里。”2006年,他离开上海越剧院来到西子湖畔,加入了浙江越剧团,他暗下决心,要加倍努力,争取在艺术上有更快的进步、更大的发展。
第三次取舍:告别“贾宝玉”角逐“梅兰芳”一举成名
2007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剧组面向全国选秀,余少群得到消息,觉得这是提升自己表演技艺的一次绝好机会,立即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贾宝玉”一角的角逐。在激烈的竞争中,由于形象出众,戏剧功底深厚,余少群一路过关斩将,顺利“杀入”五强,且在五个贾宝玉演员候选人中,胜出的呼声最高,甚至有传言说,投资方已认定贾宝玉一角非余少群莫属。
然而,就在红楼选秀进入倒计时,即将见分晓时的一天,余少群突然接到电影《梅兰芳》剧组一位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陈凯歌导演正在筹拍电影《梅兰芳》,经过全国遴选,他认为你演青年梅兰芳比较合适,不知你愿不愿意接这个角色,如果愿意,陈导希望你能马上过来面试。”“我考虑一下再给您答复!”放下电话,余少群非常兴奋,然而很快他就陷入了沉思:毫无疑问,无论是饰演《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还是《梅兰芳》中的青年梅兰芳,对自己未来的发展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但红楼选秀已接近尾声,自己经过艰苦拼搏,已经获胜在望,而梅兰芳只是面试,能否通过,还是未知数。是停止选拔,舍弃眼看到手的贾宝玉,还是去面试,争取未知的梅兰芳……一时间,这成了一道摆在余少群面前的选择题,等待他的抉择。
接完电话后一连大半天,余少群满脑子都是贾宝玉、梅兰芳……当天晚上连饭都没吃好。一位好友看到余少群心事重重的,便问他是不是遇到什么烦心事了,余少群就把情况和他说了。好友一听立即说:“这还用琢磨呀!你为‘贾宝玉’付出了那么多辛苦,眼看要到手了,却要舍弃,这不是犯傻吗?”余少群没再说什么,他知道朋友是好意,说的也是实情,然而自己还是下不了决心。当天晚上,余少群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久久难以入眠。经过一夜的反复思考,最终他认为:梅兰芳是京剧艺术大师,饰演他,肯定离不开戏曲表演的东西,自己作为一名戏曲演员,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通过剧情,也能把自己台上台下的风采全面展现给观众,从这个意义上讲,饰演梅兰芳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同时,余少群还认为:能参加青年梅兰芳角逐的演员,必定都是年轻戏曲演员中的佼佼者,与他们竞争,即便落选,这个过程对自己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因此,无论从哪方面讲,为了这个机会,舍弃贾宝玉,都值。想到这,余少群做出了抉择。很多亲朋好友,以及《红楼梦》投资方有关人士知道了余少群的选择后,都表示出极大的惋惜。
余少群赶往北京见陈凯歌导演。见面后,陈凯歌和他聊了一个多小时,交谈接近尾声时,余少群落落大方地说:“陈导,您就选我吧,肯定没错,我不会让您失望的!”这话一下逗乐了所有在场的人,连一向不苟言笑的陈凯歌脸上也露出了微笑,大家对这个年轻人的自信赞赏不已。此后不到一个星期,余少群便接到了剧组的入选通知。
2008年底《梅兰芳》成功上映,余少群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青年梅兰芳刻画得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赢得了广泛好评。很多观众称他男扮女装的表演,从面部、身段,到一举手一投足,靓丽、娇媚,柔骨百转,充满了“女人”味,惟妙惟肖地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舞台神韵表现了出来。梅兰芳大师的儿子、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当年对余少群的表演更是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再现了我父亲当年的英姿”。
很快,余少群红遍大江南北,先后获得了第三届亚洲电影大奖、第十二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第十六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新人奖、第十三届华表奖优秀新人男演员奖,以及最具分量的第四十六届台湾金马奖“最佳新演员奖”等一系列大奖,并被明星大腕云集的海润公司看好,收入麾下,与蒋雯丽、刘烨、孙俪成了同门师弟。而《红楼梦》2010年9月才播出,比《梅兰芳》足足迟了近两年。可以说,如果余少群当初没有舍弃中考选择艺校、没有舍弃汉剧选择越剧、没有舍弃“贾宝玉”选择“梅兰芳”,那他能否获得今天的成功,很难预料。
参演电影《梅兰芳》后,余少群的演艺事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片约不断,先后参演了《苍穹之昂》《止杀令》《夜孔雀》《辛亥革命》《徽班进京》《建军大业》《红船》《夜雨秋灯闻诡事》等数十部影视作品,由于演技出色荣获了第2届中国电视好演员奖,并于2021年12月29日当选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演员工作委员会执委。
如今凭借电影《戏台》再次引人关注的余少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在中央戏剧学院进修时,常莉教授曾对我说,一个演员需要有很多‘抽屉’,每个‘抽屉’里装着你掌握的不同技能,‘抽屉’要在需要时打开,不需要时要学会关上,否则会造成表演模式化。我2008年演电影《梅兰芳》后装着戏曲相关技能的‘抽屉’一直没再打开,这次《戏台》又一次有机会在大银幕上打开了这个‘抽屉’,赢得了广大观众认可。我希望今后不负大家厚爱,有机会将自己仅有的一些‘抽屉’打开,为广大观众奉献上不同人物形象的影视作品。”
我们期待余少群再创佳作。
责任编辑:王灿灿 校对:北山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