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区域 > 

陈冰:城市是靠记忆而存在的

发布时间:2024-05-08 14:54:29|作者:李莉

摄图网_306892343_德国杜塞尔多夫全景Rhein河莱茵德国(企业商用).jpg

德国杜塞尔多夫全景


微信图片_20240425162349.jpg

童话与王子欧洲小镇科堡


陈冰系德中建筑-MOD(摩德设计)总经理、德中建筑协会主席。他在德国生活与工作了17年,回国创业20年,对城市更新及未来城市的发展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未来城市的发展必然是以低碳为导向的,这并不意味着对城市历史的否定,而是城市历史的保护、提升和更新与新的低碳城市的发展并行不悖。未来城市应该成为一个多元化、人性化和生态化的人类文明的容器。


城市是靠记忆而存在的


德国梦幻小镇科堡是陈冰在德国生活与工作的起始地,而科堡玫瑰园会议中心项目则是他在此期间参与的实习项目。陈冰介绍,科堡市发展的主题是“价值与转变”,这是城市发展的两个极端,在此之间必须达到平衡。社会、经济与文化必须继续发展,但一定要与环境保持平衡。


陈冰对城市更新有深刻的理解,“城市是靠记忆而存在的,依靠经久性的建筑物和制度化的结构,以及更为经久性的文学艺术的象征形式,城市将过去的时代、当今的时代,以及未来的时代联系在一起。梦幻小镇科堡和杜塞尔多夫的城市更新经验值得我们吸收借鉴。”陈冰说。


摄图网_321064636_德国杜塞尔多夫摩托艇船舶摩天大楼观光街道游客河港建筑物风景港口(企业商用).jpg

德国杜塞尔多夫


微信图片_20240425162408.jpg

杜塞尔多夫-从城市之门看媒体港


微信图片_20240419184816.jpg

苏州尹山湖美术馆


微信图片_20240419184827.jpg

苏州尹山湖美术馆文化活动


摄图网_500286666_城市高楼特色建筑(企业商用).jpg

钱江新城


微信图片_20240419160402.jpg

陈冰介绍最新创作的老建筑水粉画


科堡以其古老的城堡和美丽的建筑而闻名,其中最著名的是科堡城堡,它是一座中世纪城堡。科堡还拥有许多其他历史建筑和景点,如市政厅、圣母大教堂和科堡剧院等。城市中心有许多古老的街道和广场,保留着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风貌。除了历史和文化景点外,科堡还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拥有许多现代化的设施和活动场所。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和节庆,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科堡老城12世纪的圆形内聚的城市肌理是中世纪理想的城市形态。四条主要街道划分城市平面并通向四个城市大门,标明了城市的四个方向。四条主街交叉处形成方形的中央广场。其中Spitaltor门和Judentor门今天仍然存在并且标记老镇中心的入口。部分老城墙还存在,沿道路走向可以看出当年城墙的位置。圣莫尼茨教堂从城市天际线中清晰可见。“我们在科堡感觉到了一种大城市的风情。文化,历史,建筑是童话般的内城的印记。童话景致与动感地貌,科堡实实在在处于一个童话世界的自然景观之中。科堡以其在周边及老城中的城堡与宫殿直到今天还充满了德国浪漫主义的情调。”陈冰介绍,科堡毗邻著名的图林根森林,面对这样历史悠久的古城,如何处理好老城文化保护与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摆在每届科堡市长面前的一大挑战。2008年,科堡市制定了一个城市发展战略规划,这个综合城市发展规划绝不是单一的城市建筑发展计划,这一规划结合了人口发展规划,对现代生活以及对城市经济增长提出了要求。陈冰认为,“我们理解的城市不是一堆功能的总和,城市的内涵不止这些。整个城市的氛围及市民的生活方式对我们来说是重要的起点。所有的规划及改变都必须促进个性的继续发展,而不能危害这些最本质的精神。这一目标是完整的生活世界的整合,在此,生活与工作、休闲和供应被更紧密地结合起来。短的距离,相互靠近,功能混合和更大的密度这些原则被强化为空间组织的标准。尽量降低和节约私人家庭与公共部门的费用与时间,降低对小汽车的依赖。”


产业规划与未来城市


杜塞尔多夫是陈冰在德国生活与工作时间最长的城市,其规划与建设的媒体港项目注重历史文化与特色建筑,成功地打造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城市滨水生态片区,成了一个备受游客青睐的旅游胜地,是一个极为成功的城市更新案例。杜塞尔多夫城市更新与产业规划引领未来城市发展,老城的更新与莱茵港口的华丽转化引领城市的未来发展,促进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在媒体港内,北威州议会大厦以及CAPRICORNHAUS分别是陈冰曾就职的两个设计事务所的杰作。


谈到更为熟悉的杜塞尔多夫,陈冰寥寥几句就将其城市更新的特色介绍清楚。这个城市被称为“欧洲最大的村庄”,体现了莱茵生活文化感觉,是德国的时尚之都,也是德国浪漫主义诗人海涅的故乡。杜塞尔多夫是欧洲经济重镇,大杜塞尔多夫区域是继大伦敦和大巴黎地区之后的主要欧洲外国直接投资地区之一。无与伦比的地理位置优势、行业的多样化、国际企业家精神和高品质生活,使杜塞尔多夫成为创新和成长型公司的热门地点。杜塞尔多夫的城市标签很清晰:鲁尔区的“写字桌”、州政府所在地、德国金融中心(在法兰克福之后)、德国模特与广告中心城市、精品购物城市、国际化的城市、德国外贸中心(在汉堡之后)、德国最重要的通讯业城市、艺术创意城市、重要的机械制造基地。杜塞尔多夫拥有多样性、高度稳定性与协同效应的产业结构。


20世纪80年代以来,杜塞尔多夫对老城区以及港口区进行的城市改造,改变了城市的面貌,是打造未来生态城市的一个值得借鉴的难得的案例。


城市生态廊道将城市的绿化与莱茵河水系连接形成一条生态闭环,特别是蓝环的形成是通过原来交通繁忙的老城沿莱茵河滨河道路的下沉来实现的,这个投资巨大的,被称为世纪工程的。之后,杜塞尔多夫的市政与城市景观项目的实施改变了城市的肌理。原来的滨河道路隔离了老城与莱茵河,通过这一长达5公里的交通要道的下沉,道路上面产生了生气勃勃的滨水步行与逗留空间,城市与水体紧密相连,形成了杜塞尔多夫滨水活力空间,大幅提升了城市的体验与生活品质。这一市政工程还密切结合城市设计与标志性建筑展开,特别是在道路下穿的西入口规划建设了“城市之门”意向的双层幕墙生态办公建筑,目前作为北威州政府的办公场地。沿莱茵河城市轮廓线及天际线是杜塞尔多夫城市形象的体现,其中莱茵塔与州议会建筑是形成特色天际线的两个重要公共建筑。莱茵塔高达240.5米,莱茵塔数码光钟,是城市的最高建筑,在1979年到1982之间建成。“其设计师是我就读的多特蒙德大学建筑系的创始人Harald Deilmann(1920-2008),也是我们德中建筑协会的名誉主席。戴尔曼教授曾经邀请我参与他主持的北京大剧院的竞标设计工作,为此他不顾高龄,多次去北京考察。”陈冰说。


杜塞尔多夫媒体港区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大型城市更新项目。原来用来运输大宗货物的港口功能在新时代已经不再需要,由于港口区域控制在城市手里,所以杜塞尔多夫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改造计划,在港口区引进媒体、设计、创意、展示等新功能,配置酒店、餐饮、娱乐等设施,建设未来生态活力城市。媒体港区域的独一无二的区位与滨水基地,新老建筑的共生,滨水敞开空间的精心打造,夜晚城市照明的渲染,使得这一区域成了一个旅游目的地。在建筑上,国际建筑大师如史蒂文·霍尔(Steven Holl)、大卫·奇普菲尔德(David Chipperfield)或弗兰克·O·盖瑞(Frank O. Gehry)以其精美的建筑物在媒体港区占有一席之地。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标建筑无疑是城市之门。这座宏伟的钢铁和玻璃建筑是媒体港区现代天际线的指引和组成部分。科尼布吕克大桥、州议会大厦、莱茵塔和媒体港区的高楼大厦,如盖瑞建筑,扩展了建筑景观。自1999年以来,盖瑞建筑已成为杜塞尔多夫的地标,其倾斜的墙壁和歪斜的塔楼令人印象深刻。 


在媒体港南端,有一栋红色的办公建筑特别引人注目,这个就是陈冰在德国就职的设计事务所设计的一个多次获奖的生态办公建筑作品—— CAPRICORNHAUS。这里曾是一个废弃的工业区,位于杜塞尔多夫港南端的媒体港的项目吸引了众多的建筑师的参与,陈冰也参与投标了其中一个重要片段的城市设计项目。


杜塞尔多夫城市更新与产业规划引领未来城市发展,老城的更新与莱茵港口的华丽转化引领城市的未来发展,促进了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文化赋能城市发展


文化赋能城市发展,苏州尹山湖美术馆是陈冰在2011~2013年期间为苏州吴中区设计的一座文化建筑。作为苏州尹山湖运动公园中的一颗明珠,该建筑设计用极简的形式,体现了东方含蓄风韵的姑苏文化以及永恒变化的东方哲理,是一座穿越时空的文化建筑。


谈到苏州市尹山湖美术馆,陈冰回忆:“在2011年的多轮方案比较后,苏州吴中经济开发区选择了我设计的方案。该方案之所以最终得到业主认可,是因为成功地融合了现代元素和苏州元素。”该方案的设计主题是“姑苏印象”,通过借鉴苏州园林建筑中独特的漏窗意境,并进行现代转化,创造出具有现代漏窗风格的建筑外观,产生动感的光影效果,同时也能起到遮阳作用。美术馆被体育公园郁郁葱葱的绿树环绕,环境优美,没有其他建筑的干扰,独具特色。从外围道路上观察,仿佛建筑物自然而然地从景观中生长而出。这座建筑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其纯粹、完整和简洁。整个建筑一气呵成,没有任何多余的元素。


杭州钱江新城波浪文化城与城市阳台项目是陈冰与德国欧博迈亚设计咨询公司合作完成的另一个重要项目。杭州钱江新城作为杭州的新中心,是打造未来生态城市的一个重要项目。天时,地利,人和,时运,城运,人运,杭州钱江新城成为杭州的新中心,打造“天上人间”“新天堂”的中心,是一个时代的机遇。陈冰在2003年回国后,曾经在德国欧博迈亚上海公司工作过一年时间,在这段时间负责对接与协调杭州的项目,参与了钱江新城总体规划项目以及杭州钱江新城波浪文化城与城市阳台项目的竞标活动。2004年陈冰离开欧博迈亚公司创立摩德设计公司以后,这个项目还继续由他协调,一直到2008年项目的最后建成。之后,陈冰又参与了钱江新城会展中心、渔人码头、钱江新城核心区整体景观、钱江新城奥体中心、钱江新城二期规划等一系列竞标项目。


陈冰认为,长期以来,由于受城市空间制约,保护与发展、旅游业与工业这两对矛盾一直困扰着杭州。进入新世纪,萧山、余杭撤市设区,使市区面积扩大到3068平方公里,为西湖的综合保护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杭州按照“保老城、建新城”理念,推进“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在钱塘江两岸建设,形成大气开放、繁荣兴盛的城市新中心,展示现代化大都市风采。在西湖周边的景物重点保护,保持秀丽清雅的湖光山色,传承深厚的历史沉淀,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展示古都的千年神韵。


杭州有8000年的文明史,有5000年的建城史,杭州人民历来就是造城的高手。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杭州在历史上曾经是世界上最好的城市之一;从城市发展的渊源来看,说到底,杭州就是靠“造城”起家的。在杭州的城市发展史上,形成了三个高潮: 一是良渚文化时期,良渚古城遗址,被誉为“中华第一城”,已具城市的雏形,证明杭州人造城的历史是非常久远的;二是吴越国时期,实行“保境安民”,发动“城市化革命”,扩城改制,控江保湖,坚持数十年,使杭州从一个边远小镇成为江南大市,缔造了“地上天宫”的西湖时代。三是南宋时期,依江而建,扩大城市规模,深化商业革命,濒海发展,繁荣国际贸易,促进中外交流,成为当时的世界第一大都会。这三个时期是杭州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杭州在人类城市发展史上曾经有着崇高的地位,今日杭州之所以能成为“人间天堂”,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成为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南宋定都临安,得益于南宋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


进入钱塘江时代的奋斗目标,就是从“三面云山一面城”的传统城市格局,迈向“一江春水穿城过”的城市新格局,在市区沿钱塘江规划建设湘湖新城、之江新城、滨江新城、钱江新城、城东新城、钱江世纪城、空港新城、下沙新城、江东新城、临江新城“十大新城”,实现“倚江而居”的梦想。


陈冰介绍,20多年前德国欧博迈亚公司提供的杭州钱江新城的总体规划获得杭州市政府认可后,奠定了钱江新城发展的基本规划结构,其规划范围4.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400万平方米。面向钱塘江的中轴开放空间是这个规划的最大特点,重要公共建筑都布置在这一中轴开放空间中,包括钱塘江面的“城市阳台”,长达500米的波浪文化城地上与地下融合的绿色开敞空间,中轴两侧的杭州大剧院与会展中心(日月同辉),中轴对景的市民中心(天圆地方),市民中心后部的大型城市公园。钱江新城的总体规划还特别注重生态城市的理念,规划了滨江绿化带,东西两个“绿肺”,穿越新城的滨江道路做了下沉处理,形成了一主二副的3个“城市阳台”。钱江新城的总体规划结构将城市与钱塘江联系起来,形成了新杭州中心的城市空间与形象标志。2016年G20的召开以及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开幕式“光人火炬手”沿着中轴空间,以“城市阳台”作为跳板,跨越钱塘江将火炬送到对岸奥体中体的形象给世界留下的深刻的印象。


城市前行,更新不止。无论是德国还是中国,城市更新行动,是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城市内涵式发展的长期性、综合性战略行动。城市更新一头连着历史,一头连着未来。城市中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陈冰希望城市更新要从人民的需求出发进行适时适度更新,要坚持人民城市理念,使城市更新与未来相连,在空间、形态、业态、功能等方面引领城市未来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王灿灿 校对:海洋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