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和平大桥
徐州与淮北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业缘相融,特别是淮北市的“飞地”杜集区段园镇,距离徐州云龙湖景区仅6公里,距离徐州地铁1号线路窝站仅4公里,是对接徐州发展的“桥头堡”。
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今年以来,两市结对同行,携手发展,共同推动政策对接、区块链接、产业承接,深化淮徐战略合作。
结对合作 加快共建
徐州、淮北两市以全域视野,主动作为、乘势而上,在充分沟通、协商一致的前提下,分期、分批开展两市县区和开发园区结对合作共建,开展两市交流互访,落实结对合作帮扶工作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落实结对合作帮扶的重点任务,通过产业、技术、人才、资本、市场等方面对接,进一步激发两市内生动力,加快发展步伐、提高整体竞争力,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富裕。
2022年9月16日,徐州、淮北两市印发结对合作帮扶工作方案和2022年工作计划,优化结对合作机制,深化产业融合互补,畅通人流物流通道,提升民生共享水平,持续拓展合作领域,全力打造市域合作的示范样板。
徐州、淮北精准对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海经济区等区域发展战略,共同编制了《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规划》,将徐淮结对合作单独设篇。
围绕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切实需要,两市充分考虑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等因素,两市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各扬所长、相互赋能,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实现双城联动、协同发展。
结对合作帮扶以来,淮北市领导及县区、部门、园区等赴徐州市相关单位沟通对接80余次,签署协议10余项,由此可见两市交流合作的深入的程度。
建设基础设施网 加快共联
徐州淮北两市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淮-宿-蚌城际铁路(淮北段)正加快施工;杜集区境内的淮北北特大桥、相山隧道开始建设;相山区境内的跨新濉河特大桥已启动基础施工;濉溪县境内淮宿特大桥全面建设;淮-宿-阜城际铁路(淮北段)施工图已通过国家铁路集团审查,先行用地已获自然资源部批复,项目全线用地组卷报批工作全面启动;S101徐淮快速通道项目南段已建成通车,北段加快建设,2022年底将全面建成通车。
此外,淮北市还布局实施了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徐淮阜高速公路淮北段项目预制标工程2022年9月初已开工建设;永城—淮北—徐州观音机场高速公路已与徐州市交通部门对接,开展路线方案研究;淮宿市域(郊)铁路工程(徐州轻轨S4号线)和徐淮城际公交运营方案正在积极推进;青龙山铁路“无水港”,开通淮北至连云港港口等海铁联运班线,“淮徐欧”“中亚”班列,打通了国际铁路运输大通道;淮海国际陆港淮北物流基地(青龙山国际陆港)建设也已经达成共识。
园区合作 加快共推
淮北杜集区与徐州铜山区、淮北烈山区与徐州经济开发区、淮北杜集经济开发区与徐州贾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濉芜现代产业园与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淮北相山经济开发区与江苏贾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别签订合作共建战略框架协议。两市充分借鉴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园区共建合作经验,加强沟通对接,并以淮北杜集经济开发区(段园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为合作载体,积极推进徐淮产业合作园区共建事项。2021年,两市编制完成徐淮产业合作园区(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重点项目库,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四五”国家重大项目库,共计34个项目,总投约110.5亿元。其中,互联互通类项目12个,总投资约23.1亿元;绿色发展类项目8个,总投资约8.4亿元;创新产业类项目4个,总投资约34亿元;公共服务类项目10个,总投资约45亿元。
科技协同 实现共赢
两市共同推动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持续深化重点企业合作,合作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重大产业合作项目落地。2021年淮北与徐州等城市共同成立了20亿元规模的淮海经济区投资基金。
2022年4月淮北市获批安徽自贸区联动创新区;8月淮北举办2022年徐淮资本市场对接交流论坛暨淮北市企业上市培训会,共同推进徐淮两市资本市场做大做强;9月初,淮北市科技局与中国矿业大学科技园达成合作意向,共同组建运营市科创中心孵化器众创空间。为深化与徐工集团等重点企业合作,淮北市交控集团与徐工集团就新能源重卡专用车厂建设达成意向,目前已完成生产基地选址,确定出资比例和合作模式,完成合资公司成立前准备工作。
淮北市以全域视野,加强与徐州市产业协作。2022年以来,淮北共签约投资50亿元的金派克、投资12亿元的昇润等徐州籍招商引资项目34个,协议投资127.85亿元;新开工投资20亿元的5GW光伏组件、投资3.5亿元的江海源精细化工等项目20个,协议投资49.8亿元。下一步,两市将重点强化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合作。
社会事业融合 加快共享
徐州市拥有三甲医院数量(12家)和苏州并列全国地级市之首;拥有中国矿业大学等14所高校,其教育资源也是淮海地区最为丰富的。
淮北市加强与徐州教育、医疗机构的合作,相山区与江苏师范大学合办江苏师范大学相山实验学校2022年9月份开始招生;江苏徐州技师学院和淮北技师学院结成友好帮扶学校;淮北市人民医院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建立了紧密型医联体;淮北市人民医院、淮北矿工总医院分别与徐州医科大学共建徐州医科大学淮北临床学院、徐州医科大学皖北临床学院;两市还相互举办文旅推介会,联合对外宣传推介,2022年,淮北市在徐州举办“生态美城 传奇淮北”文旅宣传推介会,举办“安徽美食 百城千味”美食评选、“春游江淮请您来”及风情淮河、传奇皖北等活动。两市还互相推介段园葡萄等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着力打造“徐淮周末游”。
两市积极发挥政府在结对合作帮扶中的引导推动作用,加强统筹谋划,强化组织协调,促进人员交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坚持市场化运作,促进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合理流动。目前,徐淮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在淮海经济区跨省通办专区率先开通上线,实现181个事项“一网通办”,实现公积金互贷互认,警务区块链数据实时共享。接来下,两市还将构建统一的政务大数据共享交换服务平台,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
在促进创新创业合作方面,双方加强对接交流,协商推进淮北市科创中心与徐州淮海科技城合作设立江苏淮海技术产权交易中心淮北分中心;推进两市相互借鉴“双创”企业、“双创”平台和创客的经验做法,鼓励双方优秀的创业投资企业和创业投资管理团队相互参与创业投资发展,共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在徐“科创飞地”,携手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两市还将联合建设沪苏浙城市科技创新“反向飞地”,探索建立研发孵化在沪苏浙、生产转化在徐淮的互惠互利合作模式。
生态环保 加快共治
徐州淮北两市强化跨区域生态系统和重要生态空间保护合作机制,合力破解环境突出问题。两市共同签订了《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交叉互查工作方案》《淮海经济区水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共治共享协议》等协议,建立了污染联防联控机制、跨界污染纠纷协调处理机制、环境监测设备及应急资源共享机制等。加强区域跨界河流、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建立了跨界河流互查制度、跨界河流联合河长制工作机制,跨省、市界河流联合河长制工作完成全覆盖。
一体化合作 务实推进
徐州淮北两市的合作,突出重点、务实推进。结合两市发展实际,在重点领域推动合作,加强双方在市场观念、管理理念、政策环境等方面的交流借鉴。两市正努力发挥合作示范作用,充分利用合作机制,搭建两市重点领域合作平台,进一步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努力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打造长三角城市合作典范。
在促进创新创业合作方面,双方加强对接交流,协商推进淮北市科创中心与徐州淮海科技城合作设立江苏淮海技术产权交易中心淮北分中心;推进两市相互借鉴“双创”企业、“双创”平台和创客的经验做法,鼓励双方优秀的创业投资企业和创业投资管理团队相互参与创业投资发展,携手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在加强资本与项目平台对接方面,双方加强政府投资平台互访交流,探索两市联合出资设立政府产业投资基金;两市加强产业协同配套,围绕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建筑材料、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生物科技、现代物流等产业,推动项目和资本精准匹配、高效对接;推进淮北矿业集团与中国矿大煤炭安全高效清洁开采技术联合攻关;积极鼓励引导两市间金融机构相互考察和交流,探索建立跨区域联合(银团)贷款协作等机制。
在加强农业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方面,两市联合开展种子核心技术攻关,推进建设小麦、大豆等大宗农作物和特色品种繁育基地;支持徐州农业生产流通企业在淮北设立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支持淮北建设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支持互办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会,拓展优质农产品供应渠道。
在加强文化旅游合作方面,两市举办“徐州·淮北”文化旅游交流周系列活动,开展艺术交流、巡回展演、艺术人才培训、汉文化学术论坛、大运河出土文物巡回展等活动;研究开通城际旅游公交专线,依托双方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互相推介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鼓励两市旅游企业共同开发区域特色旅游精品线路,着力打造“徐淮周末游”;日前,两市还举行了2022“徐淮杯”足球赛暨徐州淮北体育合作共建协议签约仪式。
在提升民生共享水平方面,两市教育部门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推进双方各级各类学校在学校管理、教育教科研、师资培训、学生合作培养等方面结对帮扶;淮北市人民医院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加快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合作建设徐州医科大学淮北临床学院;淮北矿工总医院与徐州医科大学合作建设徐州医科大学皖北临床学院;推进两市签订跨省异地就医基金监管协同联查合作协议,建立联审互查合作机制;推进徐淮政务服务“跨省通办”。
在加强人力资源共享和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淮北市学习徐州淮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先进经验,推动与徐州开展更加紧密的劳务对接合作;建立两市人才信息共享交流平台和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互通联动机制;推动两市职业院校交流合作,支持徐州企业与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淮北技师学院等进行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定向定岗等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
两市还合作开展干部互派挂职交流,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开展干部学习交流和挂职锻炼。依托徐州市党员干部培训机构,为淮北市干部人才培训提供资源,通过邀请徐州市专家赴淮北授课、访问交流、传帮带等多种形式,提升淮北干部人才能力素质水平。
融入开放大格局
为深度推进两市经济一体化,对标“青吴嘉”示范区,双方重点就产业发展进行合作,加快建设段园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着力打造产城融合新片区、新兴产业集聚区、生态创新示范区、共同富裕先行区。
段园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是徐州、淮北合作的重点区域。为加快段园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两市将淮北市杜集区段园镇作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作为徐淮结对合作帮扶的重要载体,构建统一的政务大数据共享交换服务平台,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持续深化徐淮结对合作帮扶工作。
为提升段园片区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徐淮快速通道全面开工,淮北等高对接徐州城市基础设施。淮北市发改委积极与安徽省发改委沟通,将徐州—宿州—淮北共同打造“3+N”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列入省“十四五”规划。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完成段园全域统筹规划研究,同步开展相关专项规划编制,着力构筑一体化城市空间格局。
徐州夜景
按徐州和淮北两市的目标,到2025年,两市在共建合作园区、资本与项目对接、农业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文化旅游产业合作、提升民生共享水平、人力资源合作等领域要取得重要突破,将实施一批标志性跨区域合作项目,形成一套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结对合作帮扶工作体系和保障措施。到2030年,两市在区域经济中的联动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与长三角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责任编辑:游洋 校对:海洋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