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视觉 > 

飞越人类文明的交融路径王琛镜头下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发布时间:2017-10-05 4:34:20

文/宣宏宇
摄影/王琛
责编/王艳玲

 

2008年5月、拍摄地点:亚洲菲律宾宿雾小岛。宿务位于维萨亚斯(Visayas)群岛的中心位置,是菲律宾最早开发的城市,被誉为“南方皇后市”(Queencity of the South)。1521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由西班牙航行到中南美洲,途中惊喜地发现了这个美丽静溢的小岛。

 

柏拉图说,艺术是摹仿的摹仿。亚里士多德却说,诗比历史更普遍,更真实。两位古代西方哲人关于艺术与真理的观念在王琛的图像叙事中再次得到统一。24年的时间,沿着丝绸之路,无数次快门的闪动定格的是被柏拉图称为“表象”的精彩纷呈的自然、人文景观,呈现的则是有着普遍意义和本真价值的人类文明的进步。镜头在王琛手中成为穿透表象直指本质的视觉化的诗艺之路。

2009年5月, 拍摄地点:亚洲柬埔寨湄公河支流。HASSELBLAD 503CW  底片尺寸:6cmx6cm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2000多年前,一条以中国徐闻港、合浦港等港口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贸易网络,它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海上丝绸之路自秦汉时期开通以来,一直是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而东南亚地区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和组成部分。2013年,中国着眼于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十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2004年11月,拍摄地:亚洲中国南海海南省三沙市西沙永兴岛。岛上珍贵的岛礁植物。永兴岛位于中国西沙群岛东部的宣德群岛中部,是一座由白色珊瑚、贝壳沙堆积在礁平台上而形成的珊瑚岛。

在王琛看来,这被命名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不是施舍更非利益攫取,而是彰显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怀着“同享一个美好世界”的愿景,王琛用更加恢宏的影像语言传播他多年来一直关注的丝路文化。经由许多高空俯瞰的航摄画面,王琛带我们飞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震撼心灵的视觉形式感将沿线国家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经济发展演绎为面向未来的动态情势;其间,不仅流露出朝向未来的美好憧憬,更饱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诗意情怀。

2007年8月,拍摄地点:非洲肯尼亚拉库鲁湖。肯尼亚的拉库鲁湖,是地球上最为壮观的鸟类栖息地,占非洲75% 数量的火烈鸟就生活在这里。火烈鸟天性温和,出于安全的需要,它们将荒芜和孤立的地区作为栖息之地。 HASSELBLAD 503CW  底片尺寸:6cmx6cm

当然,王琛镜头下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并非总是大场景的,毕竟聚焦总是让人得以从差异性的表象世界通过同一性的真理本质的重要途径。这一过程显然是心灵层面的,而推动其间的认知飞越的力量莫过于原来就具备精神属性的信仰形式。于是,烛光中巨大睡佛雕像与虔诚弟子构成的戏剧性场景,同雄奇的自然风貌构成了存在之本真与存在者之差异间的史诗般的映射,“以人类文化的认知、亲近、包容去诠释‘一带一路’的精神内涵”(王琛语)。

2006年5月, 亚洲缅甸蒲甘千佛塔洞穴修行的僧侣。 LEICA M7 底片尺寸:2.4cm×3.6cm

王琛镜头下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摄影师二十多年来关注人类文明的进步的体现,是厚积薄发的成果,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流露着仁爱的情怀,诉说着美好的愿景。这些影像本身的语言方式就是一种文化,它们追忆着过往的历史,讲述着当下的故事,昭示着民族复兴的未来之路。


王琛,湖南省宁乡县人,1965 年出生于广州。现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工业摄影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常务理事,荣获三届中国摄影艺术个人最高成就奖“金像奖”,文化部国家一级摄影师、高级工艺美术师。

责任编辑:赵洋 校对:杨文博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