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江苏徐州电视塔
徐州,古称彭城,地处华北平原东南部、江苏省西北部,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陇海铁路、京沪铁路两大干线在此交汇,从而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徐州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也是淮海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徐州有四千多年的建城史,还是我国著名的帝王之乡,刘邦、王莽、孙权、刘裕、萧道成、李煜等帝王都是徐州人,故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
文化名城——徐州
徐州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有云龙湖、云龙山、彭祖园、潘安湖、大龙湖等旅游景点。徐州曾获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国家创新型城市等称号。
徐州文化底蕴深厚,历史胜迹浩繁,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尤以“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徐州以传承和发扬汉文化为己任,建设打造世界级汉文化传承和旅游目的地。目前徐州拥有云龙湖旅游集聚区、贾汪旅游集聚区、窑湾古镇文化旅游集聚区等文旅品牌。
徐州云龙山景区春色
彭祖园
徐州戏马台
自古以来,徐州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地理位置“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有“五省通衢”之称。徐州是京杭大运河通过的重要城市。从清代始,徐州通达直隶、山东、河南、江南、浙江五省。如今,徐州仍为交通要道,京沪线、陇海线等铁路干线皆通过这里。徐州是建立了大汉王朝的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汉王朝与西方的古罗马帝国遥相对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这才有了“两汉看徐州,秦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的说法。
徐州有大量的两汉文化遗存,如狮子山楚王陵、龟山汉墓、戏马台、泗水亭等。坐落在徐州市区的云龙山,海拔不高,只有100多米,但是蜿蜒起伏,形状看似一条神龙。大概半小时,就能顺利登顶。站在山顶上,可以俯瞰徐州的城市美景。山上不仅自然风光秀美,人文古迹还特别多。大石佛、摩崖石刻、兴化禅寺、大士岩、饮鹤泉等,不胜枚举。山上的台阶因为走的人多了,磨得非常光滑,就像玉石一样。
云龙山的西侧,便是徐州云龙湖风景区。景区较大,景点也较多,分小南湖景区、水上世界、滨湖公园、滨湖新天地、南湖水街等。这里不仅仅有湖光山色,还有许多水上活动、休闲娱乐项目。
龟山汉墓
龟山景区含龟山汉墓、点石园、徐州圣旨博物馆三个主要景点。景区位于西北市郊,这里充满了两汉文化韵味。
在汉朝400多年的漫长历史当中,有13位楚王曾经在徐州做过藩王。1981年,徐州龟山,人们在开山采石时发现了一座大墓。经过考古队员的挖掘,发现这是一座汉代楚王大墓,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龟山汉墓。从该墓出土的龟钮铜印可知此墓主人为刘注。实际上,龟山汉墓为西汉第六代楚王刘注的夫妻合葬墓,南为楚王刘注墓,北为其夫人墓。自从1981年开山采石发现龟山汉墓以来,多年过去了,至今仍有8个谜团没有解开。
徐州云龙湖
徐州潘安湖
崖洞墓开凿之谜。龟山汉墓为典型的崖洞墓,两墓均为横穴崖洞式,墓葬开口处于龟山西麓,呈喇叭形状。墓葬东西长83米,南北最宽处达33米,墓室共15间,卧室、厨房、厕所一应俱全,井然有序,是一座地下宫殿。墓室和甬道总面积共700余平方米,容积达2600多立方米,几乎掏空了整个山体,是“以山为陵”的巨大工程。在半山腰凿石建墓,其神奇堪与埃及金字塔垒石成墓相比肩。值得一提的是,权威部门勘察后发现,刘注墓原棺室的室顶正对着龟山的最高处。龟山汉墓的工程人员是利用什么样的勘探技术掌握龟山的山体结构,使得施工顺利进行的?两千多年前的古代测量仪器非常简陋,工匠全部在坚硬的岩石上作业,且雕凿精细,结构奇特,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完成这项浩大工程的呢?
工精度之谜。龟山汉墓地宫分为南北两条平行的甬道,分别是国王和皇后的。两条甬道各长56米,高1.78米,宽1.06米,沿中线开凿最大偏差仅为5毫米,且甬道两壁都磨如平镜,精度达1/10000;两甬道之间相距19米,夹角为20度,误差仅为1/16000。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打凿精度最高的甬道。甬道下面两侧还凿有水槽,从墓室经甬道直通墓外。整个甬道地面内高外低,内外高低相差527毫米,呈1/1000的坡度,墓室的积水通过水槽排出墓外,渗入地下岩石裂隙,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排水系统。这两条完全平行的甬道是一锤一斧开凿出来的,没有任何的坐标可以参照,即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想要开凿这样高精度的甬道也不是件易事。
(组图)龟山汉墓景区
星宿分布图之谜。刘夫人墓室的前厅和棺室及石柱上分别留有乳头状石包,分布走向呈不规则排列,绝非工艺点缀,人们并不知道它的意思。有人认为它象征着照明的灯盏,还有人认为是象征着楚王刘注上应天星,但细考之,都不能自圆其说。
甬道塞石之谜。南甬道由26块塞石封堵,分上下两层,每层13块,每块重达6~7吨,石块间接缝紧密。据专家考证,汉墓的甬道在当时处于龟山的半山腰,且塞石的质地不是龟山本身的石头,来源于别处。它到底来源于什么地方?在两千多年前,生产力极其低下,当时的工匠是怎样把重达几吨的“巨无霸”送到甬道里的,而且还要分两层紧密叠放?1992年,工作人员动用现代化机械力量,准备把南部甬道塞石拉出墓外时惊讶地发现,甬道内的上下两层塞石接缝非常严密,两层巨石之间甚至连一枚五分硬币都塞不进去。用现代吊装设备拽出南甬道内的26块塞石,竟然耗时3个多月。
刘注前殿未解之谜。刘注前殿位于整个墓葬的中心部位,是十五间墓室中最大的一间,面积达68.91平方米,象征楚王生前理政朝拜、宴饮宾客的大殿。中间的擎天石柱,高大粗壮,恰好撑在南北甬道的中轴线上,构造巧妙,人们对是否是巧合产生了质疑。
壸门之谜。据专家考证,刘夫人下葬应该是在楚王刘注下葬三、四年之后,但楚王和夫人墓都是同时开凿完成的。当时,两个墓宫之间留有一道门,却未开通,直到楚王夫人下葬后,才由工匠们“开门寻夫”。能够建造此墓的能工巧匠,把两座墓宫勘测设计技术打造得天衣无缝,但在这里却留下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问题。这里是5个墓室中唯一一个开凿不规整的过道,楚王这边门小,夫人那边门大,使整个通道成为一曲尺形。有人说,这是在“开门寻夫”时找错了位置,凿到一半时才修正的;还有一种说法,那是盗墓者打开的,他们先进入一座墓,然后从中间打一个洞,进入另一座墓。但是,在整个墓室中,除了这一个过道外,没有一处发生误凿,着实让人质疑。
生态徐州
刻石铭文之谜。刘注墓的塞石中,有一块刻了49 个字,被称为《龟山汉墓刻石铭文》。大意是说:墓里没啥珍贵的东西,我是薄葬。今日观之,像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崖壁画之谜。最神奇的是,在刘注墓中那间放棺木的石壁上,有湿漉漉的一片,清楚地显示着一个人的影子,有真人大小,很像一位古代官员,人称“水像”。它身着汉服,峨冠博带,作拱手迎宾状,被称为“楚王迎宾”。这一形象是在墓室正式开放后逐渐形成的。有人认为它是长期渗水所致,但又看不到周围有什么裂缝,水从何来?而影子外也没有任何渗水痕迹,这也成为龟山汉墓的最大一谜。
点石园石刻与圣旨博物馆
龟山汉墓隔壁就是点石园石刻艺术馆。这里的石刻文化和石刻艺术,让人叹为观止。馆内有2000余件珍贵石刻作品,还集合了砖雕、木雕,将中国“三刻”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点石园是一座依山而建的特色园林,园内亭台楼阁瀑布清泉曲径通幽,据当地人介绍,点石园既有江南园林的秀美更有北方园林的雄起,把南秀北雄的徐州特色演绎得淋漓尽致,其规格与其精深的文化涵养一点儿也不亚于任何其他的名园。不过凡是到过点石园的人们都有这样一种错觉,大家都认为园内的各种石刻和石像是龟山汉墓或者是徐州本地出土的,其实,点石园是一座展现徐州本土文化的园林,这些跟龟山汉墓乃至徐州似乎没有什么关系。可以直白地说,点石园里的很多石刻和石像都是从安徽、浙江、江西等地搜罗过来的,其中更不乏藏传佛教和东南亚风格的东西。
很多前来点石园的旅行者都说点石园这个名字取得非常巧妙,因为有个成语叫点石成金,而点石园内最大的看点就是有很多精美且有年代感的石刻和石像,以石刻艺术集为一体,里面的石刻作品从汉朝开始到近代多达千余件。加上康熙皇帝的御书,让人们感觉这里的看点完全不输旁边的龟山汉墓。另外,点石园的园林设计也非常棒。漫步园内,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江苏徐州户部山古建筑群
圣旨博物馆,也紧挨着龟山汉墓和点石园。光听名字,这个馆就非常有趣。馆内藏有许多不同朝代的圣旨,让人目不暇接。不同圣旨,造型不同。上面的字体书法,也不同。其中有一道圣旨,足足长4米宽2米,上面的字是用金漆书写而成,圣旨四周还绘有飞龙,真是美轮美奂。在导游的讲解中,游客一边听着圣旨的来历故事,一边欣赏着这些艺术品般的圣旨。
千古富甲地——户部山
户部山,又称为南山。当年西楚霸王项羽定都彭城徐州时,曾在户部山最高处兴建戏马台,这是徐州最出名的第一胜迹。户部山闹中取静,位于市中心,周围被徐州城市美景环绕。真可以说是出则繁华、入则宁静。户部山古建筑群拥有各种富商和官员的大院,而且保存较为完整。从这些古老的建筑身上,仿佛看到了徐州几千年的历史缩影。
公元1624年,徐州城再遇大水洗劫,“监督粮储主事莅政之所”的户部分司便迁移到戏马台,到了清代便称户部山。此后,为避黄河水患,一些官绅富贾不惜重金在户部山周围择地建宅,中等富户也争相效仿从之,其中既有甲第官宦之家,也有富商之宅、书香门第。于是,便有了“穷北关,富南关,有钱都住户部山”的俗语。
沧海桑田,历史演变,由此形成的户部山2000多年的文化积淀,300多年的商业繁荣,使徐州的科举文化、帝王文化、商业文化、军事文化、建筑文化、地方文化、民俗文化等浓缩在一个山岗上。最能反映出户部山特色的当属这里的“大院”古民居群了,它们是徐州城市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是徐州城市文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标识。户部山的记忆就像一块块被磨得溜光的青石,拼凑出那条蜿蜒的街巷;户部山的故事就像一块块痕迹沧桑的砖瓦,堆砌出一幢幢历史厚重的深宅大院。让我们踏着青石板,数着一块块古老的砖瓦,顺着前人留下的长廊,走进昔日的富甲大院看看吧。
“崔家大院”是清道光年间翰林崔焘及其家人的聚居地。是户部山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建筑群落。历经从明清至民国初年400余年历史沧桑。因崔家明清时期出了两位翰林,崔家大院又称“崔氏翰林府”。崔家在民国初年急剧败落,这里后来更是变成一个有百余户人家居住的大杂院。崔家旗杆曾是户部山上的一道风景。两根旗杆一根代表明朝,一根代表清朝。高大的“八字”型照壁正对着大门,象征着古时崔家不一般的社会地位。“崔家大院”上院东南角还有一座“更楼”,用作巡更瞭望、看家护院。
“余家大院”是清康熙年间,徽商余氏三兄弟买下了户部分司旧衙署,改造成的民居。据说余家开有医馆,余老爷给贫穷的街坊四邻看病不收费,出诊看病时,他的轿子在离病人家约一百步远的距离时停下,步行过去。问其原因,余老爷说:“轿夫来,你们要是不给赏钱,会被看不起,可是你们哪有钱呢?”余家大院成了远近闻名的“积善堂”。
窑湾古镇
来到“翟家大院”,翟家祖籍山西,明末迁来徐州,后落户户部山。这位晋商以新的经商理念鹊起,又因与余家联姻,从而昂首挺进户部山八大家之列。1908年清政府与英德签订建设津浦铁路合约,翟家参与建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铁路修好后,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清政府被推翻,建设铁路的款项没有拨付下来,翟家只得变卖家产支付欠款,这是翟家衰落的开始。“伴云亭”位于翟家大院后花园。相传,乾隆皇帝曾带爱妃南巡路过徐州,在翟家亭中小住。登临此亭,眺望美景,因亭建在山顶,仿佛与云相伴,遂挥笔题写“伴云亭”三字。
“郑家大院”的郑家祖上源自西周时期的郑国,郑国灭亡后,分成几支,直到唐朝灭亡,郑家一共出了九个宰相、八个驸马、二十二个进士。以后家族多次兴衰,到明朝末年,郑姓一支来徐州经商做酱菜生意,加上徐州为军事重镇,驻军很多,他们做军队生意,买卖越做越大,郑家大院也从原来的小四合院,逐渐扩大了规模。推开四合院的红漆木门,眼前金色的世界由一棵粗壮的银杏树撑起。在郑家大院里,这株银杏在此静默守候着五百年的时光。
云龙湖夕照美景
权谨牌坊,又称权氏祠堂,始建于明代宣德二年(1427),是徐州历史上唯一颂扬儒家礼教、忠孝名人的纪念性建筑物。权氏家族,一脉名门。权谨幼年丧父,在母亲李氏的辛勤训诲下,刻苦读书,走上仕途,后因母年事已高,辞官归家,备尽奉赡。其母逝后,权谨守墓三年,朝夕哭奠,相传感动鸟兽都来陪祭。地方郡守闻知后上奏京城,明仁宗传旨令群臣效法,成为当时闻名的孝子。“天朝元辅、忠孝名臣、中原文献”十二个大字即为明仁宗所题。宣宗即位后,命地方官员建牌坊以示旌表。清乾隆帝御赐一联:“孝以作忠,品重先朝荣宰辅;功而兼德,名垂后世耀门楣。”
“刘家大院”的主人是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刘向,他是西汉时期一位不可多得的文学家,刘向死后,其后人为其墓地守陵护陵,到明末清初,跻身户部山富户之列,与崔家大院、余家大院、翟家大院、郑家大院、张家大院、李家大院、阎家大院并称“户部山八大家”。
一座户部山,半部徐州史。一个家族的兴衰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往事如烟,昔日秋风戏马的威风不再,留给后人的只是那段回忆。
责任编辑:游洋 校对:海洋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