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益 > 

勇守长城的“30+”和“60+”

发布时间:2021-07-13 15:30:14|来源:中国青年网

7月7日,在秦皇岛市海港区的城子峪长城,张鹤珊拍摄长城美景。

  今年66岁的张鹤珊是秦皇岛市海港区城子峪村村民。清晨四点半,天色刚刚破晓,张鹤珊带着一把镰刀和编织袋走出家门,对城子峪村附近的明长城进行巡护。今年是他从事长城保护员的第43个年头。

  1978年,23岁的张鹤珊踏上了守护长城的路。由于城子峪村附近的长城段为野长城,暑热冬寒、虫叮蛇咬,遇到雨雪天气,泥泞的道路更增加了巡护难度。他几乎每天都要在长城上走40里山路,数十年如一日。作为一名长城保护员,张鹤珊劝走过放羊倌,“吓”跑过偷砖人,遇到危楼危墙要第一时间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张鹤珊说,当好一名长城保护员,首先要有好身体,其次要有胆量。

  近些年,张鹤珊致力于传播长城文化。他不仅在巡护长城时向游客义务讲解长城知识,同时也开设了个人抖音账号,向大众分享他的日常巡护见闻和长城文化,成了当地有名的“网红”。同时他还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在巡护长城时,他会用手机或相机记录当下的美景。

  除了像张鹤珊这样年过六旬的长城保护员,近几年不少年轻人也加入到了保护长城的队伍中,35岁的李翠就是其中一位。大学毕业后,李翠并没有留在城市工作,而是走进了大山沟里,和一群来自天南海北的青年们一起扎根于长城,身体力行守护长城,传播长城文化。2014年,李翠正式成为长城保护志愿者。平时,李翠或单独一人、或和三两同事一起,对板厂峪长城段进行巡护。定期的巡护工作也逐渐培养了李翠吃苦耐劳的品格,将她塑造成一名“女汉子”。此外,李翠还负责长城文化展馆的讲解工作以及长城文化研学相关工作,以当代年轻人的视角传播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

  不论是“30+”的李翠还是“60+”的张鹤珊,都用他们的行动诠释着长城保护人的勇敢和坚毅。

  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7月7日,在秦皇岛市海港区的城子峪长城,张鹤珊在敌楼进行除草工作(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7月7日,在秦皇岛市海港区的正冠岭长城,张鹤珊进行巡护工作(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7月7日,在秦皇岛市海港区的城子峪长城,张鹤珊在清除杂草。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7月7日,在秦皇岛市海港区的正冠岭长城,张鹤珊欣赏长城美景。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7月7日,在秦皇岛市海港区的正冠岭长城,张鹤珊用手机拍摄长城风光。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7月7日,在秦皇岛市海港区的城子峪长城,张鹤珊(右二)向游客讲解长城文化知识。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7月7日,在秦皇岛市海港区城子峪村,张鹤珊在家中展示他发表在媒体上的明长城照片。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7月7日,在秦皇岛市海港区城子峪村,张鹤珊在家中展示他撰写的长城民间故事手稿。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7月8日,在秦皇岛市海港区的板厂峪长城,李翠进行巡护工作。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7月8日,在秦皇岛市海港区的板厂峪长城,李翠进行巡护工作(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7月8日,在秦皇岛市海港区的长城文化展馆,李翠(左一)向游客介绍长城文化知识。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7月8日,在秦皇岛市海港区的板厂峪风景区,李翠与参加长城文化体验的孩子一起做手工。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责任编辑:孙远进 校对:海洋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