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1 12:05:37 作者:何一心
茶产业发展必须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绿色生态有机,坚持原产地,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确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茶文化交流体系,为全球一体化贡献文化力量。
茶作为中国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载体之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和天下的理念深入人心。用茶文化赋能茶产业发展,构建国际茶文化教育培训以及考核体系,同时借助科技力量激发民间茶交流的活力。
绿色生态,高质量引领发展。茶产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的困难与挑战。例如最初武夷岩茶产业化机械化程度低,无标准,无体系。武夷岩茶只有地理产品标志但无品牌。消费者对茶叶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存在质疑和担忧等。因此,我就提出“传承历史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振兴岩茶”,始终把创新作为发展的头等大事,从第一家在武夷山导入有机种植理念到改良初制生产加工环境,独立研发精制加工线,从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和繁育到农业农村部4个新品种的认定,从大红袍只有一种味道到适合不同消费需求的五种香型,从简单粗放到数字化信息化赋能产业发展,我们的“武夷星”作为中国茶行业的旗帜性企业,始终引领和推动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我认为茶产业发展必须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绿色生态有机”,“坚持原产地”,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确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应注重茶品牌建设和保护,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链升级。目前一些商家对品牌的知识产权侵犯以及地理标志产品的假冒伪劣现象依然层出不穷,我们必须认识到茶品牌建设和保护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形成更广泛的共识和持之以恒的投入。
文化赋能产业。在大国外交和文化互动中,通过全球三大饮品中最健康的一杯茶,来构建世界各国优秀传统文化系统性、立体化、精准化的国际文化交流体系,可以发挥茶叶在国际交流中的特色和优势,为全球一体化贡献和而不同的茶之韵味。
当前中国茶产业的最大机遇,一方面是随着经济发展,消费者更加重视健康属性,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全球三大饮品中最健康的一杯茶,与这种趋势是自然契合的。更重要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以及国家今年提出的因地制宜打造新质生产力,更为我们持续推进茶科技创新和应用以及弘扬优秀传统茶文化树立了信心,指明了方向。
创新驱动,科技助力发展。利用科技手段,如AI、大数据、AR等,推动茶文化传播。新技术能让民众更迅速,更生动地接触并了解茶文化。例如,我们可以通过AI建设茶文化数据库,让茶友获得标准正确的茶文化知识,打造茶文化问答机器人,提供多语言茶文化问答,根据用户兴趣推荐茶品类别,传授茶叶冲泡知识;通过AR让茶友身临其境“走进”远在千里之外的生态茶园,观察茶叶生长和体验制茶的匠心过程,复现万里茶道、茶马古道等历史场景;还可以通过元宇宙构建线上茶文化社区,用户以虚拟形象参与跨国茶会,实时互动学习茶艺,解决传统线下活动的地域限制。
这些新技术手段还将从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等各个方面推动产业发展。例如武夷星就已经建成国家级数字种植业创新应用基地,从品种选育、茶园种植、茶叶加工、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产销订单流程化可追溯管理到全系统协同运行的茶叶云数据智能平台,实现茶叶从茶苗到茶杯的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管理以及数字化智慧低碳管理。
以茶为媒,激发民间交流活力。一杯茶,从丝绸之路走向全球,赋予了世界健康饮品的同时,绚丽多彩的茶文化更多地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生活。全球目前60多个产茶国,大多数茶叶产自发展中国家,如何征集整理世界各国的茶叶发展史和茶文化素材,组织汇编统一的国际茶文化相关的内容,让散落在世界各地人们的茶生活中的习惯,变成信息更准确、更便于查阅、输出更客观标准的文化力量,促进全球间文化的理解与合作至关重要。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通过建立国际茶文化资料库,打造标准的教育体系,培养全球茶产业外向型发展所需要的兼具文化、科技、外交、经济等综合能力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全球茶产业的文化竞争力。
茶在不同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习俗以及饮用方式,同当地的风土人情、社会哲思产生了多彩的联系。为了确保各国茶文化的多样性在标准化进程中得到尊重和保留,我们一定要强调顶层设计,联动各产茶国和消费国的茶文化组织,共同建立国际茶文化交流平台,形成多元化的茶文化交流网络。以茶为媒,促进全球文化交流共鉴。
何一心,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编辑:超级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