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刊

程耿东:从寒门学子到力学泰斗的传奇人生

2025-08-05 17:12:46 作者:沈黎明

图片

程耿东

2025年2月15日,由钱学森、郭永怀、周培源、钱伟长等著名力学家为发展我国力学科技事业倡导成立的中国力学学会第十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浙江宁波隆重召开,全国力学科教界400余名会员代表和特邀嘉宾参加了本次会议。此次会议根据新设立的会士制度,选举在力学领域有突出成就的61位会员为首届会士,这是中国力学学会授予会员的最高荣誉称号,大连理工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程耿东名列其中。


提起程耿东,在中国科学和教育界,可谓大名鼎鼎。读书,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首批公派留学人员中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的留学生;科研,他主持的研究成果荣获过我国学术界最高成就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从教,他当大学校长11年,是我国第一个大学校长奖——“IET教育基金大学校长奖”首批获奖的3位高校领导之一。


历经坎坷求知路

程耿东1941年9月出生在苏州一个普通家庭,他自幼聪慧,到了上学年龄时,母亲为了他日后能有个好前程,拿出所有积蓄,并变卖了一些家产,凑足学费,将他送进学校。程耿东知道母亲的良苦用心,因此学习非常刻苦,从小学到高中成绩在班级里一直名列前茅。1958年高中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进入北大,程耿东学习更加刻苦,家境困难,买不起书,他就天天跑图书馆,阅读,摘抄,大学6年浓缩着知识精华和自己阅读心得的笔记整整积攒了厚厚十多本。


未名湖畔,晨风暮雨,寒来暑往,程耿东收获了知识,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维风格。1964年,程耿东大学毕业。之后,他考取了力学研究在国内名列前茅的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立志要当一名为国家做贡献的科学家。


来到大连工学院,程耿东立即全身心投入到学业中。很快,他的才华受到他的导师唐立民教授的赏识,继而我国力学大家钱令希院士也发现了程耿东的才华,对他非常器重,并预言:程耿东将来一定会成为力学方面栋梁之材。


然而,就在程耿东为了自己的科学家之梦勤奋苦读时,一场风暴席卷全国,一夜之间,他和学校所有研究生都成了“修正主义苗子”。由于程耿东学习成绩十分优异,他成了走“白专”道路的典型,于1968年9月被送到北大荒一个农场进行“改造”。一年后,又被安排到沈阳88中当了老师。


程耿东是个有志向之人,即便在这种条件下,他也没有放弃对钟爱的力学专业的学习,不论在农场还是在学校,他把一切业余时间都用在读书上,遇到问题,就写信向导师和钱令希院士请教。


值得庆幸的是,钱令希是一位惜才如命的科学家,他一直坚信,程耿东是力学方面未来的人才。因此,除了认真解答程耿东请教的问题,还多次写信鼓励程耿东,并且只要出差或开会到沈阳,都要到88中看望程耿东,叮嘱他业余时间好好钻研学问,学习外语。


钱令希在鼓励程耿东努力学习的同时,也在想方设法把他调回大连工学院。1972年国家大抓科技发展,提出要给专家配备助手,钱令希作为国内著名的力学家,提出要程耿东做自己的助手。几经努力,程耿东终于第二次走进了大连工学院的校门。对于钱令希院士在自己实现科学家这一梦想中的再造之恩,程耿东至今没齿难忘,每当提及此事,都会动情地说:“是钱先生改变了我的命运,给我创造了实现梦想的机会。”


由于程耿东是以钱令希助手的名义调回学校的,受当时历史原因的限制,没能马上继续学业,而是在钱令希院士的亲自安排和指导下,投入到了国内尚不发达的计算力学的科研中,在实际工作中等待深造的机会。


留学归来潜心科研


1978年,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这一年国家决定通过考试选拔留学生到发达国家学习。得到这个消息后,程耿东欣喜若狂,他凭借多年学习打下的扎实基础,顺利通过了考试,登上了改革开放后公派留学生的头班车。


1978年底,程耿东来到丹麦技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有幸成为国际理论和应用力学学会主席尼奥德森教授和著名力学家奥洛霍夫教授的学生。当时程耿东尽管已经37岁,但学习起来一如年轻时那样如饥似渴,深得两位导师的喜爱,尤其对他那种勇于探索,敢于坚持自己观点的科学态度赞赏有加。程耿东上学一个多月后,尼奥德森教授就先后邀请他到自己家和母亲家做客,这在当年的留学生中并不多见,这位世界力学权威对程耿东的青睐不言而喻。


在两位导师的精心教导和自己的刻苦努力下,程耿东的学习成绩、研究水平提高很快,仅用一年半时间就完成了学业,成为这批公派留学人员中第一个取得博士学位的留学生。 


博士毕业后,程耿东回到大连工学院正式开始了科学研究工作,他把国际力学界最前沿的课题——“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研究”定为自己研究的主攻方向。


“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研究”,很多人听到这个名词都觉得很陌生,不知道这是研究什么的,当有人问程耿东,他形象而通俗地解释:“很多人坐过飞机,一定会看到飞机的机翼并不是用一块完整的材料制造的,通俗一点讲,是拼出来的。那么这些材料怎样组合才能既保证安全飞行,又节省材料呢?这就是工程结构优化要研究的内容。现实生活中,从易拉罐到飞机,从房屋结构到海洋石油平台,结构优化的研究无处不在。”概括地说,结构优化的目的就是通过改进产品结构(可以是易拉罐等产品,也可以是楼房等工程)设计,使其能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减轻重量、减少资源使用,得到优化的设计。结构优化对提高产品竞争力非常重要。以汽车为例,减重10%,可减低油耗6%—8%。

图片

程耿东(右二)参加“创新沈阳生态大会院士企业行活动”到沈鼓集团考察交流

图片

时任辽宁省委书记张国清为程耿东(左)颁发“辽宁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奖证书

图片

程耿东作学术报告

图片

程耿东在国际大学校长论坛上发言

经过10年的潜心钻研,20世纪90年代初,程耿东首先在“关于结构拓扑优化中奇异最优解的研究”中取得突破,用数学规划方法解决了结构优化设计中一直困扰着人们的奇异解难题。


对于程耿东的研究成果,国内外学术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一致称:这一研究成果,在基础理论上纠正了以往文献中的错误认识;在研究方法上,为奇异性现象的分析以及求解方法提供了理论工具。攻克了力学研究中的一道难关。


从此,程耿东在国内外力学界名声大振,1991年受到国务院表彰,被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4年担任了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5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夏,程耿东作为中科院院士,出席了在日本京都举行的“国际第19届理论和应用力学大会”,并在大会上面对来自45个国家的800多位科学家,做了45分钟主题报告,成为继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仁之后,第二位在此类大会上做主题报告的中国力学家。


此后程耿东一直主持着这项研究,并且不断深入,硕果不断,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2007年,由他主持完成的《结构拓扑优化中奇异最优解的研究》,从全国140多个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了国内学术界最高成就奖——国家自然科学大奖,在27个二等奖获奖项目中位列第一,而且是力学界唯一获奖研究成果。同时,他的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国际结构优化设计研究领域的广泛认可,成为处理此类奇异性问题的主流技术,一些外国著名力学家称程耿东的研究成果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2012年程耿东当选俄罗斯最高学术机构——“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截至当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有郭沫若、李四光、吕叔湘等10余人被“俄罗斯科学院”吸纳为外籍院士。


锐意进取终获中国首个大学校长奖


接过任命书的那一刻,程耿东突然感到这一张薄纸分量十分沉重——大学校长,这是一副肩负着国家未来和希望的担子。他决心,绝不辜负党的期望,继往开来,把大连理工大学办成一所全国知名高校。


一走上大学校长的岗位,程耿东首先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提高教师队伍质量上,率先喊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对大学来讲,就是要做到“人才为本”的口号,明确提出:“大学,就是要有大师级的教师,没有一流的教师,绝难培养出一流的学生。”基于这种认识,他决定实行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花大气力引进高层次师资,一方面努力加强已有教师的培养提高。他在学校成立了“引进高层次人才领导小组”,和党委书记林安西亲自坐镇,直接决策,很快制定出一系列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办法和对校内骨干教师的政策。


这些办法和政策一经推出,立即收到很好的成效。对外,很快聘请了177位兼职教授、7位海外学者特聘教授,并约请8位两院院士每年短期来校指导教学和科研工作。对内,给优秀中青年教师解决了包括住房、岗位津贴和职称评聘等实际问题,为他们创造出较好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程耿东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公开讲“只要你努力,你就会得到支持,得到发展”。而且说到做到,在他第一个任期内,全校教师就有719人次出国进修,165名在职教师开始攻读博士学位,12名教师开始进行博士后研究。

图片

程耿东就航天工程中的力学问题作报告

程耿东的这些举措,大大改善了师资队伍的面貌,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科研水平的提高。


在打造一流教师队伍的同时,程耿东还下大气力抓了学校的发展。他提出了本科教学要与科研应紧密结合的办学方针,在学校成立了创新教育实践中心,并专门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和社会广泛联系,找课题、议题。并身体力行,先后亲自主持了教改项目《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的探索与实践》和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理工科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及实践基地的建设》,前者获得了2001年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后者则于2003年10月顺利通过验收。


程耿东从1995任大连理工大学校长至2006年卸任,担任校长共11个年头,在这11年里,他为大连理工大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1996年大连理工大学通过了国家“211工程”预审,获得了中央专项资金支持;2001年进入了教育部“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04年开始实施“985工程”二期建设。大家公认,程耿东担任校长期间,是大连理工大学建校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2004年,程耿东获得了“IET教育基金大学校长奖”,这是中国首个大学校长奖。


从大学校长岗位卸任后,程耿东先后担任了大连市科协主席,国际结构与多学科优化学会首位亚洲科学家主席,继续在科学研究领域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2020年,运用程耿东指导,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团队经十载不懈攻关研发的航天新型高承载结构及其高效优化设计技术建造的长征5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这项技术给火箭减重645公斤,不仅使单发火箭节约发射成本达2000余万元,也为全面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是我国航天强国建设征程中的一次重大胜利。


如今虽然岁月风霜染的程耿东满头银发,但84岁高龄的他仍在力学科教领域辛勤忙碌着。2025年2月当选为中国力学学会首届会士后有媒体记者采访程耿东,问到以后打算时,他说:“会士荣誉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我会一如既往的为祖国科研与人才培养事业贡献自己所能。”寥寥数语尽显一位科教大家的崇高精神境界和爱国情怀。


编辑:超级管理员

已经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