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2 13:44:10 来源:中华网
随着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曾经一度成为社会讨论热点的转基因技术,在国内再次升温。在加快生物育种创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政策的推动下,转基因有望进入快车道,像新能源汽车一样,成为我国通过自主创新实现“弯道超车”的下一个热点领域。
种业“弯道超车”,转基因技术意义何在?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转基因“早已不是一个新名词。为何在我国加速种业创新、捍卫粮食安全的背景下,这一技术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呢?
这是因为,农业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育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现代生物技术。从基本原理来看,转基因和传统育种一样,本质上都是通过改变基因及其组成以获得优良性状。其中,转基因育种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已知功能基因的跨物种、定向高效转移,使作物拥有符合需要的特定性状,为高产、优质、高抗农业生物新品种培育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我国育种产业化亟待突破
例如,以往棉花生产种植饱受虫害之苦,但依托转基因技术,人们可以将抗虫基因转移到棉花中,从而抑制棉铃虫害的发生,这样不仅能够实现棉花的稳产增收,还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更加环保和安全。
根据统计,自1996年批准转基因生物商业化种植以来,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已经累计达到400多亿亩,涉及到29个国家,另外还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转基因农产品,足可见这一技术的市场需求和实际效果。
锁定全球领先技术趋势,自主创新意义重大
那么,在这条赛道上,目前国际的领先趋势有哪些呢?3月下旬,2021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在三亚举行。22日,央视二套经济信息联播栏目以《聚焦农业中国“芯”》为题报道了此次会议。报道指出,当前世界种业已进入到“常规育种+生物技术+信息化”的育种“4.0时代”,正迎来以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
国际企业代表分享全球前沿育种技术发展趋势
在这一报道中,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总经理也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谈到,未来种业将整合生物技术、基因编辑以及数字化等技术平台,为全球种植者实现投入和产出的优化,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可见,当前,以全基因组选择育种、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等为代表的生物育种技术逐步成为了全球种业创新的前沿和核心。我国若要打好、打赢这场种业“保卫战”,也势必在这一领域加速发力。
政策搭台,企业成为转基因种业创新主角
在这一背景下,政策的引导作用同样至关重要。2月,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鼓励农业转基因生物原始创新和规范生物材料转移转让转育的通知》。《通知》指出:鼓励原始创新,支持高水平研究;支持从事新基因、新性状、新技术、新产品等创新性强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研发活动。
对此,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也指出:“我国对转基因的方针是一贯的、明确的,就是研究上坚持自主创新、推广应用上确保安全、管理上严格监管。” 随着这些政策的相继出台,我国种业创新“弯道超车”的赛道已经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成型。
海南将建设一批国家级种业科研平台
那么,转基因自主创新的“赛道”既然已经呼之欲出,那么我国是否已经拥有了具备足够潜力的“赛车手”呢?答案当然是:有。近年来,北大荒垦丰种业、江苏农垦大华种业、皖垦种业等一系列国内优秀的种业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扩充技术队伍,正不断为中国种业创新带来新的活力。海南农垦南繁集团也正在建设面积达5000亩、总投资3.2亿元的国家南繁生物育种专区,届时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转基因作物南繁科研育种基地。
我们相信,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转基因“弯道超车”、农业中国芯闪耀全球的一天,已经为期不远,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https://hea.china.com/article/20210422/042021_759378.html
编辑: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