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刊

乡村振兴:以高质量的决策机构和机制,满足乡村高质量发展需求

2021-04-30 13:37:52 来源:中国西南新闻网

之前我们提出自然资源的科学管控和要素激活,对于乡村振兴缺一不可。但管控和激活乡村自然资源需要工作平台和抓手。

问题来了,乡村自然资源在职责条块分割现状下,管控和激活面临机制障碍。管控与激活,既要解决资源留存取舍问题,还要解决资源激活活化发展利用问题。更要解决所应遵循的原则、制度流程问题。乡村风貌空间管控和要素激活如何规范,以什么样的理念、措施、标准、机制来保障实施执行的效果?

乡村曾一度出现的统一刷白;整齐划一的设计;穿衣戴帽的现代与古装一体;推倒重建或拓宽变直的空间风貌切割、城市园林的绿化技法应用等等在乡村上演,皆源于机制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

乡村振兴的五大抓手虽然从发展路径上指明了工作方向,但在乡村振兴终极价值理念导向方面,基层仍然存在认知和站位误区。例如把乡村振兴等同于乡村旅游。把文化整体上等同于商业开发等等。乡村振兴包括人类宜居乐活的物质层面、正向积极的精神层面和信仰传承的价值层面。更包含着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深层再思考。乡村资源保护的本质是活态化保护,激活的本质是功能性激活。所以重新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乡村共生体系,是乡村资源管控和激活的价值导向。

结合我们前几年曾提出的“美丽乡村、美好乡村、美学乡村“三美乡村”迭代发展理念,我们理解的乡村资源包括三方面。第一方面,乡村物态资源(土地、房屋、树木组成的物质空间);第二方面、乡村活态资源(生活生态生产构成的场景空间),第三方面、乡情心态资源(文化历史、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共同构成的认同感、自豪感、归属感、自信心)。

自然资源是所有生命生存、栖息的生态链物理和精神共生空间体系。从不同纬度对此可以做不同认知和解读。这种复杂的生命共同体价值认知,形成了乡村振兴过程中选择取舍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复杂性在于考量纬度层级不同的复杂和价值评估的复杂。特殊性在于各个村落发展业态背后自然资源特色禀赋的特异性。

乡村资源规划管控和激活,既要讲规范性又要讲特色型。既要考虑社会效果,还要考虑经济商业效益和生态效应。既要考虑全民生态福祉又要考虑分区域发展先行先试。既要考虑历史价值又要考虑发展价值。保护和发展在不同时期,甚至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解读和轻重缓急的现实考量。

乡村规委机构是在传统宗法机制失效的时代大背景下,基于解决乡村资源要素开发利用无序现状,在基层相关部门职责交叉的急迫现实需求下所进行的工作机制创新。对于业已形成的这种工作机制,亟待调研和论证评估,总结提升为具有全局借鉴指导意义的举措。

从乡村私搭乱建、从乡村风貌破坏或不协调(洋、古、中混杂)、从地域历史文化记忆传承失序、从古建民居让位经济开发。期间建设性破坏和僵化性保护并存。统一整合管理职权尤其显现出急迫性。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底色是文化中国千年延续传承的家国情怀。也是团结和增进海内外炎黄子孙认同感和向心力的源泉,而乡村空间是重要的承载基础。

现实状况是国土部门从自然资源保护出发、住建部门从传统建筑风貌保护出发、文化部门从文旅功能性利用出发、文保部门从文物古迹遗址保护出发、环保部门从生态环境维护出发,农业部门从农业产业培育出发,分割管控乡村国土资源空间要素,高质量保护与激活乡村发展在基层遭遇工作机制瓶颈。

乡村规划不仅仅是房屋拆、建的审批管控,还涉及空间风貌的管控及人居基础功能配套优化管控;甚至包括人与自然生命体共生的空间分布等不同层面的管控。

具体到管控,既涉及到多规合一,更涉及到站位理念和管控的职责流程。从农村回归乡村是从产业功能割裂到综合社会体系的认知复位。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要求,需要把乡村重新视为一个社会系统化体系来整体考量。

谁来实施管控和激活?既是一个基层行政管理职责,也是一个专业技术职能,更是一个民生保障的参与决策权利。乡村的规委机构需要在专业的广泛性和社会的广泛性基础上组建管控职能机构,监管并服务资源激活的基层创新实践。

高质量的有效管控,体现在管控机构的既不越位更不缺位的运行机制上,这是实现乡村自然资源高质量保护和激活的前提。(作者:李道兴、黄忠良)


来源:http://www.zgxnnews.com/zixun/7428.html

编辑:海洋

已经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