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1 17:34:40 来源:中宏网
中宏网广州7月1日电(记者 黄磊刚)最是文化润人心。润是一种滋养,是一种渗透,是一种深入骨血的融合和密不可分。如溪流灌溉土地,如春风吹开花朵。
援疆教师,就是一股清流、一缕春风。
谢秀珠:剪出一片丹心
建党一百周年前夕,孩子们的献礼作品《童心向党》,图片来源:广州援疆工作队
6月28号,谢秀珠和伙伴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他们为之付出心血、热情和爱的疏附县。踏上了返回家乡的旅程。
在离开之前,她和明德小学的师生们完成了最后一件作品——镌刻着援疆老师和所有师生名字的石榴剪纸,剪纸上一双紧握的手让我们能深深感受到那种广州与疏附紧紧拥抱、心手相连的深厚情意。
谢秀珠是广东援疆支教老师,2020年4月从万里之遥的故乡,来到了疏附。她个子娇小,短发圆脸,颇有几分娃娃气。和明德小学的孩子们很快就打成了一片。别看她是语文老师,但是却把语文,教成了发现中国美的灵魂课程。
谢秀珠和孩子们在一起,图片来源:广州援疆工作队
谢秀珠是客家文化剪纸艺术的非遗传承人,在广东家乡,在印尼支教,到疏附援疆,她做的最多的就是将传统文化和客家文化融入剪纸艺术中。让孩子们从小就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我刚从印尼回来不久,就看到学校援疆的通知,马上就报了名。我喜欢把剪纸艺术带到更多的地方,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喜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谢秀珠到来时,正是广州援疆工作队深入推进文化润疆“红色筑基”工程,在疏附县各中小学做好“两个传承”(传承红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时刻。
广州援疆工作队在全县推进了“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覆盖工程,根据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每一名学生的特点,指导受援学校建立各类社团和特色文化课堂,帮扶疏附县逐步打造特色学校,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校园、渗透课堂,从学校到班级、从教师到学生,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覆盖。
广州援疆工作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援疆教师作用,在疏附县各中小学校构建书法、国画、剪纸、合唱、葫芦丝、快板、舞蹈、经典诵读等十多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设置了300多个特色文化课堂,参与学生超过20000余名。
孩子们在主题班会课上的剪纸作品,图片来源:广州援疆工作队
谢秀珠来到明德小学后,广州援疆工作队很快投入资金打造了“谢秀珠剪纸工作室”客家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创办了非遗传承剪纸特色班,为谢秀珠搭建起了放飞理想的广阔天空。
谢秀珠带了五年级和六年级两个班的语文。她的语文课总是比其他班的有灵气——因为有剪纸啊!而且她总是喜欢把随口说出来的成语写在黑板上,让孩子们自己去查百度领悟。比如有一天阿不来提在课堂上发呆,她就写了“呆若木鸡”四个字,孩子们了解了这个词的含义后,都忍不住笑着打趣阿不来提。
但更多的时间谢秀珠会让剪纸说话。“百家姓”“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青花艺术”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通过一张张精美巧妙的剪纸,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这也引发了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原来字不仅可以用笔写,还可以剪出来。而且他们发现,剪出来的字似乎比写的更好看更有艺术气息。在剪的过程中还可以享受思考与创造的乐趣。
图片来源:广州援疆工作队
于是,谢秀珠班里的孩子们似乎精力都旺盛了许多,中午其他班孩子午休,他们班的孩子都在写字剪纸。她把这叫做巧手剪中国字。剪《少年中国说》的时候,她让孩子们分组剪,剪的时候可以自由发挥,然后要讲出剪纸内容所包含的意义。有一个小组在剪少年强则中国强的时候,在字的周围剪了很多小人,叙述的时候孩子们说:我们要有强壮的体魄才能使中国强大。所以老师你看,这个人在踢足球,这个人在跑步......另一个组则围绕着字剪了很多手,孩子们的解释是:我们在向世界招手,让世界都看到我们的强大。“孩子们的想象力甚至超出了我的想象。他们表述的特别好,让我们一下子就能感觉到那种少年的爱国情怀。”
建党一百周年前夕,谢秀珠剪纸工作室再次惊艳众人。孩子们分成三个组,每个组靠自己的智慧设计、合作剪出了《童心向党》《党的温暖像太阳》《党在我心中》等巨幅剪纸作品,一幅作品长达10米左右,每个孩子剪一个字或者一个插图。在作品中,金色的向日葵和火红的太阳围绕着童心向党的字样,稚嫩又热烈。这些包含着少年心中热爱的剪纸作品,让看过的每一个人都为之振奋,心生豪情。
谢老师要走了,孩子们都舍不得。因为学了剪纸,他们给老师的留言都特别艺术,古丽娜孜、开日麦和阿依古丽分别剪了她的名字“谢”“秀”“珠”,每个字用心形的花纹包裹着。阿依左合热则用几百个小小的“心”字组合成一句大大的“谢老师谢谢你”。
黄华平:挥洒江山如画
孩子们在写生,图片来源:广州援疆工作队
疏附县三中的援疆教师黄华平临走的时候,跟着他学国画的安尼瓦尔万分不舍:“老师,我才刚入门你就要走了,以后谁来教我国画呢?”黄华平摸摸安尼瓦尔的小脑袋说:“我走了还是一样可以做你的老师啊,我们有微信、有电话,你有啥问题都可以问我,我也可以随时和你视频指导,只要你努力,我相信你将来一定能如愿考上美术学院。”
黄华平指导学生练习书法,图片来源:广州援疆工作队
黄华平是美术老师,擅长国画、书法和篆刻,所以在三中,他分别组成了三个社团。孩子们根据兴趣选择学习国画、篆刻和书法。
“我刚来的时候,孩子们对于国画基本没有什么概念,我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100多幅作品,有山水画、工笔画、还有一部分篆刻和书法,然后把这些作品布置成书画长廊,孩子们看到都惊奇的不得了,问我,老师,这些都是你画的吗?太美了。我告诉他们,是啊,这些都是老师画的,只要你们想学,我就可以教你们,你们以后也可以画出这么美的图画。”
安尼瓦尔当时就被迷住了,他说:“我总算知道为什么人们会说祖国江山美如画,黄老师的山水画真的太美,太有气势了,让我仿佛看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我当时就下定决心,要学习国画,将来考美术学院,当一名画家。画出祖国和家乡最美的样子。”
孩子们的书画作品,图片来源:广州援疆工作队
三中每周都会安排四节传统文化课,黄华平就带着爱好画画的孩子从室外写生、画简笔画入手,一棵树、一朵花、一只蝴蝶或者一只小鸟,都能是孩子们描摹的对象。安尼瓦尔也从一个不知国画为何物的“小白”,逐渐成了一名“老司机”。画的国画越来越有韵味,还在自治区组织的书画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和孩子们共同完成的大型山水画,图片来源:广州援疆工作队
书法、篆刻,也都备受孩子们喜爱。孩子们之间表达感情的最佳方式,成了互赠作品。在家让父母最骄傲的事也成了墙上贴满了自己画的画,写的字,有亲戚朋友来做客,爸爸妈妈就会满脸笑容的告诉大家:看看,这个是我儿子画的!然后在一片惊叹中收获满满的幸福。
建党一百周年前夕,黄华平带着孩子们在学校的“心灵家园”完成了大型山水画作品“爱我中华”,画面上,远山如黛,树林环绕,繁花似锦。这,就是我们心中的山水,是我们最爱的祖国。那一刻,黄华平和孩子们的内心,满满的都是自豪。(广州援疆工作队)
编辑: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