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刊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打造安全生态农垦

2021-08-20 16:18:11 来源:中国周刊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深入扎实推进农垦改革之年。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把学习成效与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农垦改革的文件精神紧密结合,与厅党组安排部署紧密结合,与深化农垦改革紧密结合,对标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持续深化“四个农业”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紧密联系农垦改革发展实际,全面落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十四五”期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正确认识农垦属性,打好绿色农业基础

河北农垦是非集团化垦区,所辖32个国有农牧场为市县属地管理,省级农垦行政部门主要担负业务指导和落实宣传国家农垦政策职能。一是农垦(场)是国有企业,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保证党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在农垦得到有效落实,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二是农垦是农业企业,必须落实好国家和省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规划,尤其是要组织实施好农垦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规划(河北农垦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工作方案),明确农垦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发展现代农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这是农垦当前的核心任务;三是农垦是社会法人,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履行好在环境保护、农业“走出去”、拓展和提高扶贫攻坚等方面的社会责任,立足于农垦自身,着眼于全社会,在“致力绿色有机 服务美好生活”中践行我们的初心使命;四是农垦担负政治责任,践行初心使命,关键在人,选拔、培养和使用好干部人才,建强干部队伍,是实现农垦深层次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必须高度重视,出实招、见实效。五是全面打造绿色智慧厨房,推进“绿色”大基地建设。为有效增加优质、安全、特色农产品供给,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农业“三减”行动,探索有机肥资源养分利用的有效模式,减少化肥使用量,推行精准施药,降低农药使用量,严格农药目录管理。今年重点落实“三减”示范面积100万亩,化肥用量比2020年减少5%,农药、除草剂使用零增长。着力抓好“三品一标”认证,加大绿色、有机认证力度,实现认证的规模化和多样化。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力度进一步加大。完成水产品、水稻、马铃薯种薯等的质量追溯项目,通过实施数字农业试点项目,进一步提升数字农业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从良田到餐桌”的新型数字化产业生态。加大资金投入,集成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保护性耕作、深松深耕、轮作休耕等农艺、工程、生物措施,改善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做好田间生产生活垃圾清理和无害处理、建立合理轮作体系、把好化学投入品准入关、开展冲刷沟治理等工作,切实保护好坝上黑土地,保障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 坚持五个发展理念,推动“四个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农垦经济质量效益。农垦要努力创新产业发展思路,利用好农业农村部质量追溯平台,将各种现代农业生产要素进行有效整合,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全程可追溯的农业全产业链。要积极创建产业发展格局,以综合生产能力为基础,积极培育产品供应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形成大型垦区集团带动产业公司、国有农场、新型经营主体和传统农户的发展格局。二是坚持协调发展,着力优化农垦经济产业结构。农垦要积极引导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资源有效配置,通过建立7个市级农垦集团和土地资本化资本等方式把垦区和农场整合起来,形成责任共担体和利益共同体,实现不同垦区之间、不同农场之间协调发展。通过多种形式的改革路径逐步理顺社企关系,实现内部分开核算,外部互促发展,实现垦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提升农垦持续发展能力。农垦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强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农药精准科学施用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严格控制农业投入品的使用量和对产地环境的污染,打造规模化绿色安全生产模式,全面提高农产品生产安全水平。要推进农垦质量追溯工作转型升级,扩大追溯系统适用性和追溯产品覆盖面,实现重点垦区、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追溯全覆盖。要在规模化、标准化的基础上,加强生产端的绿色发展和市场端的品牌建设,以规模化保障安全、以标准化实现安全、以绿色化巩固安全、以品牌化维护安全,建立一套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的生产体系,确保农垦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坚持开放发展,着力推动垦际垦地合作共赢。农垦要开放思维,秉承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突破社会影响力和市场控制力的“瓶颈”,采取直接和间接相结合、资本和契约相结合、国际和国内相结合等多种方式争取更大的市场话语权。要加大“走出垦区”的推进力度,完善“政府+农场+农民”等垦地合作新模式,促进生产要素在农场和农村之间有序流动,提升对周边农村农民的吸引力和带动力。要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加工、仓储、物流、渠道等方面抢先布局,深化农业国际合作。五是坚持共享发展,着力保障农垦职工合法权益。要稳步推进农垦土地资源资产化和资本化改革试点工作,积极盘活土地资源,公平分享土地红利。要科学规划、有效落实、严格监管,积极应用好各项惠农政策、民生政策和国有企业改革政策,科学分享政策红利。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农场与职工利益联结机制,鼓励职工通过多种形式参与产业化经营,并通过自身创业、创新和创造,激活农场内生活力,有效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互利分享产业红利。要在多渠道增加职工收入,共同分享农垦发展红利。

三、抓好品牌农业,加强种业工程建设

重点抓跨区域发展的大品种、大产业、大集群,特别是在全国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重点产业、重点单品。大力推进农垦种业“联合、联盟、联营”三联战略,加强自主创新,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品种。创新种业科研体制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体系,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农场要在良种化、机械化、智能化等科技创新方面和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继续走在全省前列。推动唐山、沧州、邢台等垦区具有水稻、冬小麦种业发展传统优势农场和农垦科学研究所加强合作,形成坝下种业研发合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坝上农场独特气候优势,探索组建以马铃薯、裸燕麦、饲草为主的种子企业联盟。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搭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进生产经营管理全程信息化,开展农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和试验示范。开展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示范,推动绿色、高效、可持续现代农业发展。一是在脱毒马铃薯种业上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立足察北、沽源和康保牧场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以张家口市宏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张家口市雪川农业有限公司和张家口中农坝上种业有限公司的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为核心,打造集新品种选育、脱毒苗培育、良种繁育、微型薯生产、商品薯培育深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成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薯研发和育种基地。力争到2025年,建成马铃薯繁育示范基地8万亩,形成微型薯6亿粒、脱毒原种20万吨的生产能力。形成生物组培、种薯繁育、商品薯种植到鲜薯深加工、薯渣饲料较为完善的全程产业链条,带动周边农民种植马铃薯300万亩。二是在节水高产冬小麦良种繁育上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大曹庄、保定农场为中心,建立培育与良繁基地 8万亩,辐射冀中南冬麦区300万亩。发挥中捷农场农科所旱碱地小麦良种培育、引进、推广等优势,积极推广自主品种冀麦32、捷麦19两个新品种,辐射我省黑龙港流域、天津和山东渤海滨海区域。三是发挥北方最大的罗非鱼良种繁育示范带动作用。到“十四五”末,建成占地2万亩,工厂化良种繁殖车间2.5万平方米,年生产罗非鱼等苗种460万尾、蟹苗3亿尾,成鱼12万斤,形成规模化、多元化格局。

四、抓好科技农业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建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平台,研发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突破一批关键核心和“卡脖子”技术。在场域主导产业上建设科技创新驿站,按照全产业链发展思路配备专家,同时吸纳基层农技人员参与。开展“农业科技小院”试点建设,提升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水平。推进全程、全面机械化,发展智慧农业、数字农业,把科技服务延伸到产业、项目、地块。深入实施科教兴垦战略和人才强垦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垦区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在良种化、机械化、信息化等科技创新方面和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继续走在全省前列。推动唐山、沧州、邢台等地具有种业发展传统优势农场和农垦科学研究所加强合作,形成坝下种业研发合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坝上农场独特气候优势,探索组建以马铃薯、裸燕麦、饲草为主的种子企业联盟。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搭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进生产经营管理全程信息化,开展农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和试验示范。开展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示范,推动绿色、高效、可持续现代农业发展。积极应用高端装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无害化畜禽粪便废弃物处理等先进技术,在养殖方面推行标准化示范场、特色示范区和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在粮油生产方面推行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继续进行“现代节水农业新概念实验试点”工作,按照《河北农垦现代节水农业新概念实验试点工作方案》建设要求和示范区建设“一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五年成体系”的总体安排,结合张家口坝上地区地处农牧交错带的实际,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为依托,分别在察北牧场、塞北牧场实施马铃薯滴灌水肥一体化绿色生产标准化示范、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物联网技术示范、马铃薯轮作模式示范、养殖废弃物和病死畜禽无害化与和循环农业有机肥示范,以及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物联网技术示范和智慧农机示范的平台建设。通过项目实施,形成以绿色标准化生产、马铃薯轮作、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示范为主的“察北模式”,以及以循环农业示范为主的“塞北模式”,逐步打造坝上“现代节水农业示范区、三产融合先导区、循环农业样板区、科技创新聚集区、农旅结合体验区”,有效推动区域现代节水农业的发展。

五、抓好质量农业,加快绿色产业融合发展

农垦将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目标定位,抓好农垦产业布局,大力培育农垦经济新型业态,实现农垦经济社会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建设大型优质安全食品生产供应基地。今年,将进一步打造柏各庄、汉沽、芦台农场50万亩绿色水稻产业基地,察北、沽源、中捷等农牧场20万亩全株玉米产业基地,中捷、大曹庄、保定、汉沽、芦台等农场30万亩优质小麦基地、沽源、鱼儿山、康保等农牧场10万亩中草药基地,康保、沽源、察北、御道口等农牧场十万只肉羊和海兴农场5万羽皖西白鹅养殖基地,全力推进规模化经营再上新台阶。

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全力推动农垦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进程。“十四五”期间适时启动建设肉制品、系列面食品加工项目和稻米、杂粮加工厂项目。在全面推进深加工及面食品深加工发展的同时积极引进畜牧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截止2020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3家,总产值746.1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的项目10个。全系统有14个农场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工业园区,2020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900亿元,年创造财政收入近90亿元。农垦系统拥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5家,其中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8家。

围绕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打造农牧业全产业链。将通过建设绿色大型优质安全食品生产供应基地,实现优质原材料充足供应;通过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实现优质绿色农产品深加工;通过品牌创建、市场营销,实现农垦绿色农产品销售。真正构建起产、加、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经营,实现产业链向下延伸、产品附加值向中高端攀升的经济效益最优化。

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推动文农旅融合发展。坚持                                              

“农业+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的发展思路,以现代都市农业和特色高效农业为方向,着力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依托农垦特色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开发合作,推动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工旅融合深度开发。完善和提高已形成的坝上牧场草原和沿海农场湿地为核心的2200平方公里环京津生态休闲基地,以柏各庄湿地、南大港湿地为核心,打造800平方公里沿海湿地生态旅游圈,以御道口、红松洼、卡伦后沟、孤石、沽源和鱼儿山牧场为主轴,打造1400平方公里滦河源草原森林生态旅游专线。努力构建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

同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对外务实合作,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利用中捷友谊农场举办中国捷克斯洛伐克对外合作推介会,邀请友好国家的驻华使节和欧盟驻华大使参加,签署合作项目,总投资力争200亿元。巩固汉沽农场在乌干达已建成水稻生产农场、海兴农场在俄罗斯开辟优质大豆种植农场,积极推介芦台、柳行等农场走出国门。(供稿:河北省农垦事业发展中心姚楠、李占平、张立波,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总站 杨玉英)


编辑:海洋

已经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