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刊

隔离日志:秋意浓,念无恙

2021-09-07 16:07:26 作者:王振祥

张也: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援汤山重症一队队员,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师。

69d9f131b3ec9a061e095930705082d.jpg

在来小汤山前,说起抗疫,科里的同事们总会拿我开玩笑,张也可是报了好几次名了,只不过都没有去,每每提起此事,我都会哈哈一笑,我知道,去年湖北疫情正是因为前方的医护们奋力一战,打了个漂亮仗,我们才得以在医院这个大后方做好自己的工作。

我记得7月29号那天下班后,因为晚上要夜查房,就没有回家,当时正在食堂吃饭的我,接到护士长电话,电话里护士长用简短的几句话告诉我,简单收拾行李,晚上七点半医院开会,第二天支援小汤山,然后就匆匆挂了电话,我还来不及反应。匆匆结束了晚饭,一边打电话给家里人,请他们帮忙简单收拾一下行李,一边一路小跑跑回科里,看见小夜班的同事也在交班,哦,原来护士长在调班,因为我们科里3位护士要去支援。

7月30号早上进行了简短的动员大会,就出发来到了驻地酒店,下午直奔小汤山医院。各种培训,考核,看样子,我们有一场硬仗要打。

我们这支队伍被称为中大医院重症梦之队,所以一来就接管了重症一区,我们团队的李晓青护士长,行动迅速,很快将我们分成8个组,每个组由7个人组成,很幸运我成了第一组的一员,虽然组里的几位成员来自不同的科室,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圆满完成任务!

78e0e7d098367c7dcfb3159fac55837.jpg

每班实行四个小时工作制,每次进红区前,我们的大家长们,晓青护士长、周娟老师、蒋燕老师等等,当然还有我们的谢主任,都不厌其烦地叮嘱一件事,戴好口罩,做好防护,平安出舱。

一晃将近一个月过去了,每班都很辛苦,但是温暖也处处可见,像我们护理组组长,ICU的潘老师,是我们组的灵魂人物,有他在,我们都很安心。还有ICU的小丁同学,虽然年纪不大,却实实在在是个小暖男,乐意帮助每个人,包括让我羡慕的两个光吃不胖的小美女,全科的杨惠,神内的李蕾,还有手术室的胡老师,眼科的李老师,康复科的刘艳老师以及急诊的程翔老师等等,都是温暖又善良的人儿。

疫情已经接近尾声,战斗胜利的号角也即将吹响。在休整的这段时间,我回想了这一个月的点点滴滴,从一开始害怕穿脱防护服的培训考核不合格,被退回医院,到逼着自己克服恐惧心理进入红区,再有从一开始负责插管和气切病人的慌乱,到最后的游刃有余,这中间经历了无数次的自我否定和肯定,好在一切都如约而至!

送走了骄阳似火的夏天,迎来了硕果累累的金秋,等隔离结束,我定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嗅嗅桂花香,晒晒金秋的太阳。

秋意浓,念无恙,时光温柔,岁月静好。


通讯员:崔玉艳

编辑:海洋

已经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