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30 15:14:47 作者:吴韦龙
9月29日,第二届“国际精英的苏州朋友圈”圆桌思享汇活动在独墅湖畔举行,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专家学者、科学家、企业家、创新创业人才、留学人员代表等百余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揭秘苏州招才引智“新密码”,探索海外离岸孵化“新机制”,共话新发展理念下人才链“新方向”。
活动现场,“苏州国际创客育成中心全球合伙人2021年招募计划”发布,主要面向位于创新创业要素集聚、创新创业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重点招募能够促成人才、技术、项目向苏州集聚的新型创新创业孵化器。
“人才的队伍建设是各国、各城市最想扩大的一个‘朋友圈’。”苏州市人社局局长朱正说,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苏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起步之年,今天的苏州,正紧紧围绕“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加快建设展现“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自觉把人才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刚需、最强引擎,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在推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深度融合上不断攀高,持续优化国际营商环境。
目前,苏州全市人才总量321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超过30万人。人才赋能,即使面对疫情等各类风险挑战,今年上半年,苏州的发展态势依然强劲,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万亿元,同比增长14%;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03.9亿元,同比增长15.8%。
站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沪苏同城化发展等多重战略叠加机遇“风口”,苏州机遇无限、未来可期。如何进一步丰富开放立体、共建共享的跨境跨区域人才引育体系和创新合作机制,与会嘉宾纷纷为苏州建言献策。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无论教科文卫领域,还是经济技术领域,国际合作人才引进工作开展得好,发展就比较快,反之,对国际合作人才工作不够重视的,必然下滑退步、落后。”原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主任、日中人才协会会长陈化北说,日本较早碰到老龄少子问题,采取了很多引进海外人才的政策,包括高端人才、专技人才和普通劳务等,中国虽有相应政策,但与日本相比,还不够细致,应该向其借鉴学习。
“近20年是自费留学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求学,更多的海归们出现在了中国的企业。”中关村意谷(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副总裁柳永坡表示,国际化人才对中国的发展发挥了特别大的作用,其中,海归人才扮演着重要角色。“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备,海归人才分布较密集,苏州等新一线城市发展潜力巨大,后劲十足。”柳永坡说,苏州瞄准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海归人才更倾向加入的领域精准配置资源,强化产才融合发展。
“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上海华略智库集团人力资源资深总监侯玉仓说,中国正在扩大开放,庞大的市场为海外留学人员创业提供了广阔舞台,上海、苏州等城市潜力无穷。然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疫情爆发后海外留学人员加速回流,海外留学人员就业创业城市和行业相对集聚等情况,各城市也面临挑战。侯玉仓坦言,苏州为吸引海外人才做了很多工作,但缺乏完整的体系,呈现碎片化的特点,苏州还要思考如何留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才。
活动还举行圆桌对话环节,与会嘉宾聚焦“海外定制培育、国内精准加速、市场化运作的苏州引才创新机制”和“新发展理念下的产业生态与人才引入”展开讨论。
编辑: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