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刊

国家级非遗代代传承 赞皇丝弦绽放绚丽色彩

2021-02-03 11:48:18 来源:中国周刊 作者:窦永杰 刘进彦

丝弦又名弦腔、弦索腔、河西调、小鼓腔、罗罗腔、女儿腔等,是河北省特有的古老剧种之一,也是全国稀有的一个地方戏曲声腔剧种,至今已有五百年的历史。丝弦戏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各剧种占有较高地位,有“一昆(曲)二高(腔)三丝弦”之说。从表演艺术来看,丝弦表演热烈、火爆,各行当都有不同于其它剧种的程式动作。其唱腔特色不论生旦唱腔都用真声吐字,再用假声拖腔,旋律顺级下行,时而激越悠扬、慷慨奔放,时而有如怒涛旋转翻滚,时而有如瀑布急泻直下。这种尾腔翻高的唱法,为丝弦剧中所独有。

石家庄丝弦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赞皇丝弦是石家庄丝弦的重要流派,作为它的一个分支,广大百姓的喜爱赞皇县丝弦剧团成立于1953年,2009年入选河北省省级物质文化产保护名录每年在农村的演出都在500场以上,被广大群众亲切地称为“庄户剧团”。就是这个庄户剧团,将赞皇丝弦这个古老的剧种一代代传承下来,使它在山乡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图片 3.png图片 4.png 

1990赞皇县丝弦剧团携新编历史剧《闹书院》演出,在中南海、国防科工委、吉祥大剧院工人俱乐部等地演出,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防部长秦基伟、中顾委常委王平、中顾委委员高杨、罗长青、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中国剧协党组书记赵寻等首都文艺界、戏剧界专家教授观看了演出、接见并同演员合影留念。赞皇丝弦被北京晚报记者誉为“太行山榆”,首都各大报纸争相转载,一时轰动北京1992至1993年,新编历史剧《皇粮出京》获“河北省第三届戏剧节” 优秀剧目奖及编剧、导演、作曲、舞美、主演等七个单项一等奖,并获得河北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和省“文艺振兴奖”。2005年,排演的现代戏《七品村官》,荣获河北省第七届戏剧艺术节“最受群众喜爱的剧目奖”。2014年2017年剧团被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文化厅、河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授予“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赞皇丝弦历经几代老艺人传承、薪火相传,每一代都肩负着把丝弦艺术发扬光大的责任和使命。发展至今,从第一代“平山红”封广庭到现在最年轻的代表性传承人刘笑,已传承了四代人。

 图片 2.png图片 5.png

刘笑出生于梨园世家,爷爷刘心盼是农村唢呐艺人,父亲(刘银祥)母亲(王雪莲)都是赞皇丝弦剧团主要演员,常年随团在外演出,弟弟刘泽语是石家庄市评剧团老生演员。刘笑的童年几乎都是跟随父母在剧团生活,丝弦戏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扎根在她心里。2004年,在她12岁的时候,考入了石家庄市艺术学校丝弦班,正式走上了戏曲人生之路。受父母影响,刘笑艺术天赋极高,嗓音甜润饱满,在校学习期间很受老师青睐。2008年,参加了第五届石家庄市戏剧中青年演员折子戏汇演,并荣获新苗奖;2009年,毕业后在石家庄市丝弦剧团实习,2010年应赞皇丝弦剧团邀请,加入赞皇丝弦剧团;2012年参演的丝弦小戏《枫林红了》,荣获河北省第十届燕赵群星奖;2018年,参加了石家庄市第九届中青年演员汇演,荣获二等奖;2017年、2019年分别参加了由河北省艺术职业学院承办的河北省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群研习研修班培训,学习剧目《小放牛》,参加了学习结业汇报演出,得到专家好评;2020年,刘笑在剧团创排的大型丝弦剧《周穆王与西王母》剧中饰演西王母角色,参加了石家庄市东西南北中“五路”丝弦优秀剧目展演活动,此剧作为活动的开幕式演出得到省市领导、专家及广大观众一致好评,刘笑饰演的西王母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刘笑这棵丝弦戏剧新苗,正似含苞待放的花朵,迎着朝阳,在赞皇千年古县这块沃土上茁壮成长。

 


编辑:海洋

已经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