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刊

92岁老人右足坏疽太危险 中大医院多学科联合救治

2021-08-31 10:33:07 作者:王振祥

专家提醒:糖尿病足病贵在早防早治

1.jpg

前不久,92岁的李大爷(化姓)发现右足踇趾发黑,当地医院诊断为糖尿病足。但是由于李大爷年纪太大,且感染情况严重,多家医院都束手无策。经人介绍,李大爷和家人慕名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足病中心就诊。中大医院内分泌科联合骨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为李大爷解决了“大难题”。专家指出,以内分泌科为核心的多学科合作全程管理体系,结合医院-社区联动的新模式,让更多的糖尿病足病患者受益,早发现、多学科联合诊治是关键。

耄耋老人右足出现坏疽,多处求医未果

一个多月前,家里人无意中发现李大爷在不明诱因的情况下出现右足踇趾发黑,在家人的陪同下,李大爷到当地医院就诊。当地医院检查发现,李大爷的感染指标、血糖都很高,考虑为“糖尿病足”。然而在做了一些相应治疗后,发现李大爷右足坏疽的地方不仅没有好转,而且发黑的部位还在不断蔓延、加重。由于李大爷年纪大、感染严重,还合并冠心病(已植入起搏器)、高血压等多种基础疾病,手术风险大,多家医院婉拒,家人多处寻医无果。

后来经医生介绍,李大爷和家人慕名来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足病中心就诊。中大医院内分泌科殷汉副主任医师介绍,患者来的时候,右足踇趾发黑已经蔓延到了足背上,右足肿胀已经出现恶臭,整个人还经常嗜睡。完善检查发现,患者血糖高达21.96毫摩尔每升,感染情况严重,且下肢血管闭塞严重,血供跟不上,还伴有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如果不及时治疗,还可能会出现感染性休克、多脏器衰竭,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多学科联合齐上阵,解决老人“大难题”

于是,当务之急先进行降血糖、抗感染治疗,局部清创并予以营养支持。同时,中大医院内分泌科联合骨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科室进行糖尿病足病多学科会诊,确定适合李大爷的手术诊疗方案。麻醉科副主任邱晓东副主任医师综合考虑老人的情况施行麻醉,骨科王善正主治医师、内分泌科刘德林医师、石晓志医师,行右下肢截肢术+VAC负压引流术。术后,转入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治疗。5天后,李大爷逐步好转并转入内分泌科继续进行调控血糖、抗感染等后续治疗。

经过系统的治疗,李大爷明显好转,病情逐步稳定。出院前,内分泌科殷汉副主任医师还通过中大医院糖尿病足专病联盟为李大爷联系了当地的社区医院,为他解决了后续换药、康复锻炼以及心理支持等问题。同时,还邀请李大爷加入中大医院糖尿病足病全程管理系统,定期对其进行生活指导和并发症健康教育,定期监测血糖等,实现医院—社区一体化糖尿病足全程管理。

出现糖尿病足非偶然,出现破溃莫忽视

据李大爷家属介绍,其实李大爷早在12年前就发现血糖升高,当时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但是一直没有太重视,平时胰岛素注射不规律,而且日常从未监测过血糖。殷汉指出,李大爷出现这些症状并非偶然。长期的血糖控制不佳、下肢血管闭塞严重、不定期检查双脚等情况,都是李大爷足部出现坏疽且不断加重的原因。

其实,糖尿病足病往往反映的是病人的血糖、血管、神经、骨骼、皮肤软组织等问题。其实足的背后,是人整个机体状态包括足的血管神经存在的问题。因此足病病人往往在一天内病情恶化迅速,一旦足部出现破溃,千万不能忽视。

医院—社区上下联动 构建一体化糖足全程管理体系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增多,作为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的糖尿病足溃疡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糖尿病足的诊治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发病机制涉及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感染以及代谢紊乱等多方面异常,导致溃疡难以愈合,截肢甚至死亡的风险显著增加。因此,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于2006年成立江苏省首家开展多学科合作的专业化足病诊治中心。中大医院医院糖尿病诊治中心拥有以内分泌科为中心,包括介入与血管外科、骨科、烧伤与整形外科、康复医学科等在内的多学科团队,并且创建了“教育、筛防、诊治一体化”的糖尿病足病全程一体化管理模式。

自2019年11月起,123家不同级别的医院加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糖尿病足专病联盟,其中包括三级医院42家,二级医院19家以及62家社区医院。专病联盟已逐步实现医院—社区一体化糖尿病足三级预防网络的构建。专家指出,通过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可以促进医院与社区共同管理糖尿病足患者,既发挥了区域化糖尿病足诊治中心的核心指导作用,也提高了社区的专科水平,方便患者就近接受筛查教育和基础诊治,减少花费,对足病的各个阶段防治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讯员:王倩 程守勤


编辑:海洋

已经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