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刊

匠心连着师生情 妙手成就同心圆 ——访“80后”非遗传承人赵成龙

2021-05-19 12:57:16 来源:中国周刊

(中国周刊/吕云涛 田英杰)赵成龙,全国十佳剪纸能手、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行唐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石家庄市谷隆剪纸传习馆馆长。

图片1.png 非遗传承人赵成龙

作为一名80后传统手工艺人,赵成龙可谓是远近闻名。从6岁起至今,他数十年如一日耕耘在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沃土上,传承创新,在农耕剪纸和传统农民画领域独树一帜,以其对乡土的无限热爱和乐观向上的感情色彩获得了国内外众多奖项。如今,赵成龙还是剪纸教学的领军人,他先后受聘于河北师范大学、石家庄市桥西实验小学和石家庄树人小学等,从事专业剪纸教学工作。在赵老师的影响下,2018年1月,以剪纸教学为一大特色的石家庄市桥西实验小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传统文化(剪纸类)传承学校”。

赵成龙告诉记者:“剪纸艺术是我国千百年来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带有浓郁的气息和淳厚、真实的艺术表现,是人类劳动生活中最质朴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语言的体现。农耕剪纸,作为剪纸中的独特系列,是内化于心作用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教科书,它所代表的民族精神作为一种文化素养早己悄无声息地融入在民族文化的沃土中。”

 图片 2.png

农民画“太行新愚公”李保国

静心承古艺,匠心琢剪纸。一把剪刀、一张纸,在一双巧手的带动下“妙指生花”,剪刀和纸不停地翻转,不一会儿,一幅栩栩如生的作品便诞生了。在赵成龙的剪刀下,一件件艺术品惟妙惟肖,从平淡无奇的纸张中显现出来。

画出家乡,剪出乡俗。赵成龙的农民画,最初多来自“大枣之乡”行唐,画中尽是枣花、枣树和枣林。除了枣,还有大山、野花、鸡鸭、饸饹等。正如他自己所说:“把家乡搬到画里”。于是,通过农民画,赵成龙把时常在心中奔涌的童年的记忆,慢慢地剪出来,形成了别具匠心的艺术品。同时,从这些艺术品中,我们也感受到一种亲切的“乡愁”和美好的乡村振兴蓝图。

图片 3.png

事事如意

融合戏曲元素,创新剪纸内容。受母亲的启迪,赵成龙酷爱戏曲,他把戏曲桥段中的经典故事,巧妙地体现在剪纸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故事剪纸。在这些故事剪纸中,有四郎探母的杨家将,有打金枝的宫廷剧,有包公审案等,除了剪出戏曲人物,核心是剪出一个场景、一段故事,这样的剪纸作品便是一代人的回忆和新生代对传统的致敬。

图片 4.png 

调寇

三代传习,吸收众长。奶奶是赵成龙的美术和剪纸启蒙老师,母亲更是十里八村的剪纸能手。当时村里各家各户一年四季窗格上的剪纸都没有断过,这大都是赵成龙母亲的创作。在此基础上,赵成龙博采众长,遍访剪纸大师,先后受到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李秀芳、中国剪纸艺术家周淑英等的传授和指点,形成了融合太行山自然风情、华北乡村民俗、传统地方戏曲、新时代新文化等在内的艺术风格。

图片 11.png

戏曲人物挑水

教授剪纸知识,传承剪纸精神。赵成龙于2012年开始进行剪纸教学,以传承传统剪纸文化为己任。2017年创办谷隆剪纸传习馆,开始致力于传承剪纸艺术,“我要把剪纸手艺传给更多的孩子。”

在受聘为石家庄市多家小学剪纸教师的同时,也受聘于河北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教授留学生学习剪纸,至今已培训学员50期,共教授各国留学生剪纸学员3000余人次,极大促进了中外民间艺术的交流。

参加社会活动,促进国际交流。近年来,赵成龙先后作为文化志愿者参加河北省人民医院“翰墨送福—情暖医患”新春志愿活动;参加河北民间文艺家协会采风小分队走进廊坊,创作剪纸作品胜利新村;以河北民歌为素材创作剪纸作品小放牛,作为石家庄礼物赠送芬兰;参加乐享河北——非遗遇上春节·石家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受邀参加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中国艺人节;

国际方面,赵成龙出访韩国参加“2018中韩剪纸艺术交流活动”,获得韩中文化艺术特殊贡献证书。

赵成龙的作品和故事,是传统文化的根,是家乡的味道。彰显了一位青年传统文化继承人的大爱,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工匠的不懈奋斗。

图片 12.png

六畜兴旺

 


编辑:海洋

已经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