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刊

精雕细琢“六大工程” 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2021-08-23 15:53:59 来源:中国周刊

河北农垦经过长期建设,农业现代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形成了具有农垦特色的现代牧业、特色水产养殖、优质水稻、小麦良种、马铃薯种薯研发和繁育、饲草饲料作物、新兴特色农业等七大优势产业,建成了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3个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场、3个全国农垦农机标准化示范场,13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农垦土地国有,便于规模开发,农牧场管理层次少,企业职工比较集中,组织化程度高,适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十三五”期间,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农垦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河北提出的“四个加快”、“六个扎实”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经营园区化、土地资本化为主线,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资源资产整合、产业优化升级,建设京津冀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全面增强农垦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整体实力。2020年垦区生产总值达到650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0元;实现粮食总产稳定在48万吨;良种奶牛存栏达到16万头,牛奶年产量达到60万吨;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0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20万吨;建成马铃薯良种繁育示范基地6万亩,带动周边农民种植马铃薯60万亩。在“十四五”期间,要重点实施“六大工程”:

一、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大力推进农垦种业“联合、联盟、联营”三联战略,加强自主创新,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品种。创新种业科研体制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体系,推进产学研相结合。一是在脱毒马铃薯种业上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立足察北、沽源和康保牧场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以张家口市宏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张家口市雪川农业有限公司的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为核心,打造集新品种选育、脱毒苗培育、良种繁育、微型薯生产、商品薯培育深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成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薯研发和育种基地。力争到2025年,建成马铃薯繁育示范基地10万亩,形成微型薯6亿粒、脱毒原种18万吨的生产能力。形成生物组培、种薯繁育、商品薯种植到鲜薯深加工、薯渣饲料较为完善的全程产业链条,带动周边农民种植马铃薯160万亩。二是在节水高产冬小麦良种繁育上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大曹庄、保定农场为中心,建立培育与良繁基地 8万亩,以婴泊700为主的高产品种,在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辐射冀中南冬麦区300万亩。发挥中捷农场农科所旱碱地小麦良种培育、引进、推广等优势,积极推广自主品种冀麦32、捷麦19两个新品种,辐射我省黑龙港流域、天津和山东渤海滨海区域。三是发挥北方最大的罗非鱼良种繁育示范带动作用。到“十四五”末,建成占地2万亩,工厂化良种繁殖车间2.5万平方米,年生产罗非鱼等苗种460万尾、蟹苗3亿尾,成鱼15万斤,形成规模化、多元化格局。

二、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工程。深入实施科教兴垦战略和人才强垦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垦区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在良种化、机械化、信息化等科技创新方面和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继续走在全省前列。推动唐山、沧州、邢台等地具有种业发展传统优势农场和农垦科学研究所加强合作,形成坝下种业研发合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坝上农场独特气候优势,探索组建以马铃薯、裸燕麦、饲草为主的种子企业联盟。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搭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进生产经营管理全程信息化,开展农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和试验示范。开展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示范,推动绿色、高效、可持续现代农业发展。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按照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的基本要求,以农业标准化生产为依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进一步优化系统功能、健全相关制度、完善工作机制、拓展追溯范围,努力建设既符合国际基本标准又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和高素质的质量追溯人才队伍。一是质量追溯系统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优化现有追溯系统,全面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努力建成与国际接轨并适应我国国情的追溯信息体系。完善追溯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努力形成良好技术和工作保障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构建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二是可追溯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25年,建成50个高标准全程可追溯企业和100个创建单位,形成一批能体现农垦系统管理优势、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企业群体,可追溯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三是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不断创新完善“窗口”示范、技术和服务输出、场县(乡)共建、产业整合等示范带动的方式和途径,由点到面地带动一批地方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四是农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全面提高。充分利用追溯体系建设成果,进一步创新和加强农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强化质量安全责任落实,加强生产档案管理,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建立完善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我约束机制,加强网络动态监管,及时把质量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进一步提高农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发挥国有农场土地集中连片和组织化程度高的优势,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形成一批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高的主导产业。“十四五”期间,在垦区大规模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按照发展“第六产业”的思路和抓工业园区的模式,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导向、龙头带动、多方参与的形式,坚持新建与提升相结合,高标准打造一批生产要素集聚、产业链条完整、科技保障有力、设施装备先进、经营机制完善、辐射带动明显、综合效益良好的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充分发挥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实施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建设成小麦20万亩、马铃薯30万亩、水稻50万亩等一批工程优良、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高标准基本农田,进一步优化农垦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到2025年全省农垦系统高标准农田达到100万亩。

五、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工程。实行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生产方式,推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降低种植成本和养殖成本,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一是推进生态养殖示范场建设。生态养殖场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到达100%,相关排放达到国家标准。二是推广生态种养模式。按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产业融合、功能多元的要求,结合资源环境、产业基础和种养习惯,积极探索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构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体系、标准化生产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三是推广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技术。加快推广科学施肥、安全用药、绿色防控、农田节水等清洁生产技术与装备,改进种植和养殖技术模式,实现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再生资源化。至 2025年建成标准化生态示范园20个,示范园全部实现标准化生产。

六、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加快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开展良种良法推广、资源循环利用等核心工作,鼓励推广生态化种植模式,实施小麦、玉米、水稻、大豆、脱毒马铃薯、青贮玉米、苜蓿等多种作物品种轮作、套作,利用生物多样性互补机制改善土壤环境,有序实现耕地休养生息,促进种地养地相结合。结合平原造林工程的开展,大力发展以林下农业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形成立体化农业种养模式。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药精准科学施用、农业节水灌溉,推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供稿:河北省农垦事业发展中心  姚楠、李占平、张立波,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总站 杨玉英)

 


编辑:海洋

已经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