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1 12:18:28 作者:子轩
宁德自然风光
宁德海上村庄
清晨的宁德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晨雾中的连城路建设工地机器轰鸣,这座正在崛起的现代化新城,正以蓬勃生机诠释着“弱鸟先飞”的闽东精神。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增长极,宁德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山海资源,更在新时代发展浪潮中,以科技创新为笔、绿色发展为墨,书写着产业升级与城乡融合的壮丽篇章。从全球领先的锂电基地到充满智慧的汽车工厂,从千年非遗的现代传承到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这座城市正以多维度的创新突破,构建起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文化繁荣的现代化图景。
城市品质提升 乡村振兴展新颜
漫步宁德街头,能真切感受到城市建设的用心与温度。近年来,宁德市持续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市县国土空间规划获批实施,为城市发展勾勒出科学蓝图。
交通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动脉。金漳路、天山路三期等路段相继建成通车,城市交通网络日益完善,不仅方便了市民出行,也为城市物流、人员流动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宁德积极推进港口建设,漳湾18 - 20#、湾坞8#等8个泊位建成投用,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8327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22.2万标箱,港口经济的活力进一步释放。
城市停车难题也得到有效缓解。宁德一中旧校区等地下停车场和青少年宫立体停车楼建成使用,新增的停车位让市民停车不再“一位难求”。在住房保障方面,宁德积极落实危房改造补助政策,2025年补助资金655.672万元,惠及319户农户。
城市更新不仅体现在基础设施上,更融入了文化元素。走进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宽敞整洁的长安新街、具有畲族风情的房屋立面、齐全的公共服务网点,构成了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活图景。这个曾经的“中国扶贫第一村”,如今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感受乡村魅力。
经济发展势头稳中向好
宁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宁德市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工业生产加快,投资稳中有升,市场销售回暖,进出口高位增长,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也是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1月至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全市32个大类行业中,有20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行业增长面为62.5%。其中,锂电新能源、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3.6%、14.9%、17.0%,共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3个百分点。
福建宁德沈海复线高速
(组图)宁德自然风光
工业发展势头保持向好,从用电量也可以得到体现。1月至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211.11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114.50亿千瓦时,增长11.0%;5月当月工业用电量25.99亿千瓦时,创单月历史新高。
1月至5月,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都跑出了“加速度”。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679.0亿元,增长26.1%,增幅居全省首位。其中,出口477.1亿元,增长33.1%;进口201.9亿元,增长12.2%。全市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117.47万吨,增长29.1%。其中,5月当月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029.34万吨,增长40.5%,首次突破千万吨大关,4月、5月连续刷新单月历史峰值。
投资稳中有升,重点领域投资较快增长。1月至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7%,比1月至4月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7.1%,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8%。
政策红利稳定释放,销售市场回暖。1月至5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4.98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在各类促消费政策的推动下,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智能手机、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分别增长125.0%、80.3%、14.5%,共拉动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8个百分点。
此外,在全市各地举办住房展销会、中心城区开展房票安置试点等影响下,全市房地产销售市场活跃度提升,1月至5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7%,比1月至4月提高9.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0.1%,比1月至4月提高12.1个百分点。
新型工业化推进,产业多元发展
宁德的产业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特色化的特点。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锂电产业产值达2508亿元,福鼎时代5#超级工厂、时代电船等23个项目开工或投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排名中国百强产业集群第16,宁德时代位居世界500强第250位,登顶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榜首。不锈钢产业产值2270亿元,青山钢管总部等15个项目开工或投产,青拓中厚板通过中国船级社工厂认可审核。铜材料产业产值383亿元,东南铜业电解提质增效项目建成投产。
“三大产品”培育成效显著。电动船舶累计销售540艘、在建200艘,在全国率先破解小型电动渔业养殖船舶入籍登记问题;青拓矿卡二期试产,产销突破1500辆;按摩器全产业链产值超220亿元。全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现场会在宁德召开,柘荣荣获“中国刀剪产业高地”称号。
“数实融合”步伐加快,新增省级“瞪羚”企业23家、数字化标杆企业5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5个,巨龙电机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东侨入选省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区。优势农业提质增效,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持续开展“我在宁德有亩田”活动,建成高标准农田4.1万亩,完成粮播面积136万亩,粮食总产量48.4万吨。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两品一标”113个,霞浦、福鼎、古田上榜全国地理标志百强县。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宁德注重政策引导和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投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同时,积极搭建产业发展平台,举办各类产业对接会、展会等活动,为企业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工业发展势头保持向好,从用电量也可以得到体现。1月至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211.11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114.50亿千瓦时,增长11.0%;5月当月工业用电量25.99亿千瓦时,创单月历史新高。
1月至5月,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都跑出了“加速度”。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679.0亿元,增长26.1%,增幅居全省首位。其中,出口477.1亿元,增长33.1%;进口201.9亿元,增长12.2%。全市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117.47万吨,增长29.1%。其中,5月当月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029.34万吨,增长40.5%,首次突破千万吨大关,4月、5月连续刷新单月历史峰值。
投资稳中有升,重点领域投资较快增长。1月至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7%,比1月至4月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7.1%,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8%。
政策红利稳定释放,销售市场回暖。1月至5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4.98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在各类促消费政策的推动下,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智能手机、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分别增长125.0%、80.3%、14.5%,共拉动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8个百分点。
此外,在全市各地举办住房展销会、中心城区开展房票安置试点等影响下,全市房地产销售市场活跃度提升,1月至5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7%,比1月至4月提高9.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0.1%,比1月至4月提高12.1个百分点。
新型工业化推进,产业多元发展
宁德的产业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特色化的特点。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锂电产业产值达2508亿元,福鼎时代5#超级工厂、时代电船等23个项目开工或投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排名中国百强产业集群第16,宁德时代位居世界500强第250位,登顶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榜首。不锈钢产业产值2270亿元,青山钢管总部等15个项目开工或投产,青拓中厚板通过中国船级社工厂认可审核。铜材料产业产值383亿元,东南铜业电解提质增效项目建成投产。
“三大产品”培育成效显著。电动船舶累计销售540艘、在建200艘,在全国率先破解小型电动渔业养殖船舶入籍登记问题;青拓矿卡二期试产,产销突破1500辆;按摩器全产业链产值超220亿元。全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现场会在宁德召开,柘荣荣获“中国刀剪产业高地”称号。
“数实融合”步伐加快,新增省级“瞪羚”企业23家、数字化标杆企业5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5个,巨龙电机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东侨入选省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区。优势农业提质增效,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持续开展“我在宁德有亩田”活动,建成高标准农田4.1万亩,完成粮播面积136万亩,粮食总产量48.4万吨。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两品一标”113个,霞浦、福鼎、古田上榜全国地理标志百强县。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宁德注重政策引导和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投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同时,积极搭建产业发展平台,举办各类产业对接会、展会等活动,为企业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科技创新,激活发展新引擎
科技创新是宁德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宁德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在科技创新方面,宁德取得了显著成果。
抓龙头引领,宁德时代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青拓集团荣获国家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举办世界储能大会、国际不锈钢产业创新发展大会等活动,展示“零碳·科技”城市形象,设立不锈钢标准创新基地。材料基因工程高层论坛在宁德举办,为行业发展提供了交流平台。
抓主体扩面,宁德出台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10条”、制造业梯度培育“5条”等政策,新增省级单项冠军企业3家、专精特新企业33家。规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41.3%,高出全省25.6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132.8亿元、增长10.8%,研发强度3.5%,全省第一。新增专利授权7925件,PCT国际专利申请数连续5年全省第一,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宁德分中心获批设立。宁德时代获评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质量强市迈出坚实步伐。
抓平台建设,宁德与厦门大学共建海洋创新研究院,与南京农大共建葡萄产业科技研究院,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宁德时代绿色超算中心、安发科创总部开工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平台支撑。
科技创新是宁德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宁德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在科技创新方面,宁德取得了显著成果。
抓龙头引领,宁德时代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青拓集团荣获国家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举办世界储能大会、国际不锈钢产业创新发展大会等活动,展示“零碳·科技”城市形象,设立不锈钢标准创新基地。材料基因工程高层论坛在宁德举办,为行业发展提供了交流平台。
抓主体扩面,宁德出台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10条”、制造业梯度培育“5条”等政策,新增省级单项冠军企业3家、专精特新企业33家。规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41.3%,高出全省25.6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132.8亿元、增长10.8%,研发强度3.5%,全省第一。新增专利授权7925件,PCT国际专利申请数连续5年全省第一,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宁德分中心获批设立。宁德时代获评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质量强市迈出坚实步伐。
抓平台建设,宁德与厦门大学共建海洋创新研究院,与南京农大共建葡萄产业科技研究院,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宁德时代绿色超算中心、安发科创总部开工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平台支撑。
宁德自然风光
抓人才引育,宁德新增“两院”院士合作项目16项,新认定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3571人、技能人才1.2万人,连续3年入围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百强城市。宁德时代曾毓群上榜全球最具影响力百位商界领袖,彰显了宁德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人才优势。
科技创新不仅推动了产业升级,也为宁德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例如,在电池领域,宁德时代不断进行技术突破,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电池产品。同时,积极推动电池循环经济的发展,发布了“全球能源循环计划”愿景,与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共同推动电池循环经济全面落地,助力新电池生产摆脱对原生矿产资源的依赖。
名人足迹引潮流,文化传承向未来
宁德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历史名人朱熹、陆游、郑和、冯梦龙、文天祥、戚继光等都曾在宁德留下足迹,这片土地上还走出了薛令之、郑虎臣、谢翱、王都中、林聪、刘中藻、甘国宝、林振翰、园瑛等一大批仁人志士。他们的故事和精神,成为宁德文化的重要组成。
在文化传承方面,宁德积极保护和弘扬历史文化遗产。建设宁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云小镇,还原非遗之美;壮大非遗传承人才队伍,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组织宁德龙年文旅嘉年华·非遗大集等展示、展演、展览、研学、节庆会展活动,推进非遗文化创新性发展。例如,“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让这一古老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文艺创作也硕果累累。《宁德市文艺精品奖励办法(试行)》出台,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文艺精品,讲好宁德故事。电视剧《破密》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收视口碑双丰收;话剧《树魂》荣获第九届福建艺术节“院校优秀剧目奖”;动画片《宁德山海奇遇记——蓝色牧场》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4年全国重点动画项目;歌曲《新路》荣获第十七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公共文化服务不断优化,5个公共文化空间获评2023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奖项,8个空间获评2024年“福建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间”。举办全国春节“村晚”示范展示、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走进福建寿宁文艺演出、第六届福建省“读中华经典 颂时代华章”诵读比赛颁奖典礼等活动,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旅融合发展成效显著,鲤鱼溪旅游休闲街区入选福建第三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新增4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3个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3个福建省“金牌旅游村”。21家企业参展第十五届海峡两岸文博会,东侨电商文创产业园开业运营并吸引16家电商文创企业入驻,推动了文化与旅游、经济的深度融合。
从山海之间的生态屏障,到全球产业版图的重要节点,宁德的发展轨迹印证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科技创新的火花正在点燃产业升级的引擎,绿色发展的理念正在重塑城乡面貌,千年文脉的传承正在滋养现代文明。面向未来,宁德将继续以奋斗者的姿态,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山海传奇。
编辑:超级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