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刊

共护三江源"——2017"湿地使者行动"

2018-05-17 9:56:55

文/《中国周刊》记者 王艳玲 支持机构/WWF
责编/王艳玲


2018年2月2日是全球第22个世界湿地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湿地使者行动”在持续了9个月以后圆满落下帷幕。

“湿地使者行动”由世界自然基金会于2001年正式发起,至今已成功举办14届。活动旨在唤起公众对湿地价值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保护这一重要的生态系统。2017年的活动主题为“共护三江源”。从2017年5月开始,活动通过网络竞标答辩的方式从环三江源流域的各大高校中甄选出来自6个省市的12所高校社团队伍。大学生们利用暑假期间在环三江源湿地宣传与调查,足迹遍布沱沱河、横断山脉、若尔盖、日干乔、湟水河等地。他们走访政府部门,保护区管理局、深入牧民和农户中间,广泛联合当地环保组织,通过广场宣传、环保宣教活动、居民走访、放映湿地活动纪录片等方式宣传和普及湿地保护知识。同时,还通过问卷调查、研讨交流、采样分析等形式,进行了湿地生态与社会经济调研,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并收集了保护环三江源丰富而生动的案例。活动共计有150名湿地使者直接参与,间接参与的高校学生近千人。整个活动期间,“使者们”记录了超过二十一万字的实地调研点滴,并充分利用微信、QQ、微博、网络直播等新媒体手段全程记载并传播了行动过程,影响受众逾六十万人。

2月2日,世界自然基金会与本次活动的联合主办方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广汽传祺一起在成都天府新区兴隆湖为参赛队伍举办了颁奖典礼。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王湘国、广汽传祺副总经理李灿辉、WWF水部门总监张亦默、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环境保护和统筹城乡局王宏局长分别为颁奖典礼致辞;WWF湿地高级经理韦宝玉宣读2017湿地使者行动总结报告,2017湿地使者行动代表龚清梅发言。

主办方根据所有队伍的竞标方案、文字、图片、视频记录、媒体报道量、总结报告等因素综合评选出了集体奖和单项奖。江西财经大学绿派社凭借扎实的活动和最大量的传播量夺得了集体奖第一名。颁奖典礼之后,湿地使者队伍与主办方进行经验交流及总结。

获奖团队辐射影响会扩散到各个阶层人士,他们在活动中曾与一些从事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前辈短暂交流,双方收获了很多,他们也承诺会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内对湿地保护进行一定的宣传。有的团队在整理政府访谈报告及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时,利用SPSS、SmartPLS等数据分析软件分析问卷及访谈的信息,帮助当地政府推行生态补偿机制,提出促进政府生态补偿政策落实的改善对策和建议。相较于少部分专业人士,有的团队还重点关注了现状——大部分青壮年对湿地保护的知识其实并不了解,而他们现在是我国的人口支撑,团队在进行社区宣传的同时也通过他们的子女对他们进行知识普及,让他们可以在平时多多关注我国湿地现状,贡献一份力量。

江西财经大学绿派社基于湟水河流域的背景,针对水资源短缺以及分布不均这一核心问题,以其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作为调研起点,了解湟水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再深入探究该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作为一种科学处理生态湿地保护和社会经济建设关系的手段,通过这些补偿方式来解决水资源问题,从而使相应湿地的生态功能恢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使农牧民实现增收、脱贫。最后以小见大,推动三江源地区的生态补偿建设。

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团队来到瓦切乡日干村,开展重走长征路活动,在纪念碑前开展传承长征精神签名活动,将湿地保护与长征精神宣传结合,吸引到众多游客参与团队的活动,同时通过网络直播,实时将活动传播到外界,扩大了宣传效果;通过高校的媒体传播、推送本次湿地保护的各项活动和所取得的各项成果,扩大湿地保护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使更多的高校学子关注并加入到湿地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活动中来;通过与四川新闻网等成都本地媒体和红原当地的媒体的合作,在社会上宣传湿地保护,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及时将湿地保护的活动进行通报,让环保的意识深入人心;在红原县当地成立非正式的黑颈鹤保护社团,将湿地保护和黑颈鹤保护工作本土化、具有延伸性。

北京林业大学山诺会接触了“生态移民”政策下的部分牧民,他们信奉藏传佛教,依赖放牧而生,主要食物是牦牛肉和青稞。由于气候变化、人口增长等原因,他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也在变差,草场退化、鼠兔泛滥,给他们的生存也带来了很大压力。北京林业大学山诺会在青海省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的支持和帮助下,筹办了“草原上”生态人文纪实展,通过60多张摄影作品、近十幅写生作品以及特色手工艺品,向游客展示了三江源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所面临的严峻的生态问题以及独特的民族文化,成功架起了牧民与外界的桥梁,促进政府、牧民、民间环保人士之间的沟通交流和互信,促进各方力量的合作。

成都大学足迹自然教育协会对若尔盖县城进行了问卷调查、采访等工作。在县政府的帮助下,团队成员在阿西乡党委副书记尼玛甲的带领下走访了阿西乡,进入到牧民的流动帐篷中,深入到牧民的生活里,了解了牧民放牧取水的现状以及放牧数量和牧场情况,还有治沙工程的进度。团队在县城进行了一个专门针对儿童的绘画活动,旨在画出他们心中的草原,希望通过展示孩子们的期望来达到更大的影响。

湖南省创意环境科技传播中心抵达青海小泊湖湿地进行调研活动,除了湿地调研、居民走访和环境考察外,还和当地NGO组织进行了交流,协助他们进行了传播能力的提升。团队主要对湿地进行了环境考察、冰川调研、湿地变化对比和水文、气象部门走访,以及对当地政府部门进行了座谈,6天时间完成了水环境、气象学和社会学调查,在当地NGO的协助下,拍摄了大量环境影响素材。

长沙理工大学环保志愿者协会赴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草海开展生态环境调研及湿地知识宣传。团队通过走访调查等多种方式使居民提高了对草海的了解度,同时撰写调研报告反馈政府。活动直接影响人群为2000人左右,间接影响人群主要为网友、本校大学生、长沙地区部分高中生及更多湿地关注者。

世界自然基金会高级项目经理韦宝玉作为活动的主要策划者已经亲身经历了10届湿地使者行动。大学时代的他也是通过使者行动了解到世界自然基金会并决心投身环保行业。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湿地使者行动不仅仅是传播了湿地保护理念,更是一个环保人才能力建设项目,大批参与活动的大学生因为参与了活动而得到锻炼和提高,职业方向也向环境保护转移,很多学生毕业后成为了环保组织的领袖”。

“世界湿地日”由湿地国际联盟组织(WIUN)在1996年正式确定。湿地作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有无可比拟的重要价值和生态作用。它能有效地蓄水、抵御洪水,并能持久地净化污水,提供清洁水源。它同时还是众多野生动植物栖息的家园。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全球各地的湿地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威胁。这也使保护湿地的活动变得必要和迫切。

2018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编辑:杨文博

已经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