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刊

全国人大代表秦和: 学生心理问题突出 体量庞大

2020-05-26 20:18:10 来源:中国周刊

微信图片_20200526201515.jpg


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秦和调研发现,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接诊对象中,学生数量及所占比例均呈增长态势。据有关调查,在一些地方的中学,患抑郁或有抑郁症状学生比例超过6%;在有的高校,大学生中患抑郁或有抑郁症状的比例超过9%。从体量上看,这已经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群体。

  2019年,仅全国某知名高校,就有不少于5名学生自杀身亡。特别是今年疫情期间,学生自杀现象骤增,引起全社会深切关注。“通过媒体报道等多种渠道,我们对有关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和梳理。据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全国已发生数百起学生自杀事件。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自杀学生低龄化现象越来越突出,有的自杀学生还不到12岁”,秦和非常沉痛地说。

  一个个鲜活生命的逝去,对每一个家庭都是难以承受的悲剧,令人痛心。作为教育工作者,秦和为每一个陨落的生命感到惋惜,同时也深感有责任对这一问题进行严肃的探讨,搞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青春尚未绽放的孩子决然选择放弃生命。

  秦和告诉记者:“全社会都有责任采取对策,尽最大可能杜绝或减少此类悲剧一而再地发生。为此,我们对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学生自杀事件作了一些分析。结果发现,尽管每一个学生的自杀,都与其个性、家庭、社会环境以及特殊的境遇有关,但毫无疑问,频发的学生自杀事件,首先凸显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短板;同时,也是我们这个时代诸多社会问题的集中写照。”

  秦和分析,自杀学生情况各异,但总体上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从个体的特点看,一是抗挫折能力欠缺。有的学生家境好,学习成绩一直也很好,是典型的优等生,在成长中几乎没有遭遇过任何“失败”。一旦遇到困难和挑战,一时想不开,容易选择轻生。二是以自我为中心。此类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一直处在家庭的百般呵护之下,几乎所有的诉求都会得到满足,习惯于被迁就和照顾。一旦遇到问题与家长或外部环境发生冲突,以错误方式应对,容易采取极端行为。从学校环境看,一些孩子的自杀行为,与学业竞争激烈、评价方式单一有关。虽然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提出多年,但受评价“指挥棒”的影响,在许多地方难以落地,仍是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一些学业困难的学生,难以获得价值感、认同感,长期承受巨大压力,成为抑郁甚至自杀的重要诱因。此外,一些孩子的抑郁还与沉迷网络、遭受欺凌等有密切关系;农民工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往往承受更多成长压力,如果长期得不到排解,也可能导致抑郁。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事关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事关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事关每一个家庭幸福的重大问题,需引起全社会足够的重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有效干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刻不容缓。为此,全国人大代表秦和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配齐配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有合格的师资。要落实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严格按照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要求,配齐学校心理教育需要的专、兼职教师。对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师资配备情况,要进行督查;对未按要求落实的,督促整改。要系统研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课程,开展全员培训,既重视理论指导,又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同时,要为每一所学校建设心理健康场地、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能常态化开展起来,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着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加重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设法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体验,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不再将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不再单纯以升学率考核学校和教师,将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协同

  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很多时候是学校、家庭与社会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学校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多种渠道,与家庭保持沟通。一方面,向家庭传导正确的教育理念,不要溺爱孩子,注重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非认知能力,克服自我中心主义;另一方面,及时了解家庭的状态及其对孩子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健康工作。学校要主动与有关方面沟通,争取支持,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综合整治校园欺凌等问题,不要让孩子们沉迷游戏,营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好氛围。

  关注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学生等特殊群体

  此类群体由于家庭关爱和教育的缺失,容易滋生各种心理问题,需要社会和学校更多的关注。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学校,更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提供及时的心理咨询和干预。对随迁子女,不仅要保证入学机会,还要设法解决其融入问题。对留守儿童,要建立各方面共同关心关爱的体系,使其感到家庭的温暖。对单亲学生,要关注其家庭状况和思想动态,以适当方式多关心,使其阳光快乐成长。

  秦和认为,加大教育宣传力度也是要务,还要以“心理健康日”等特殊时间节点为契机,举办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专题活动,使学校和家长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改变认识误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要通过课堂及各类媒体,加强生命教育,让广大学生了解生命的过程,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努力建构生命的意义。

编辑:杨文博

已经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