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8 17:41:07 作者:崔益菲
科甲挺秀——甲秀楼,是我对贵阳这个心中比较陌生的城市最初的了解。也曾想过自己应该会在一个天静无风的午后去拜访这个我心中淡雅娴适的目的地。可没有想到和甲秀楼的相遇是那么的偶然——来到贵阳的第一个傍晚,当我在贵阳的河边布道顶着南方冬日里的濛濛细雨快步疾走时,不小心迷糊糊的向对岸望去时,才发现整个甲秀楼竟浮现在我的眼帘里,那么近、那么近。
把我和甲秀楼暂时浅浅隔开的河叫南明河,是贵阳市的母亲河,一直也是承风载雅之地。王阳明咏:隔水樵渔亦几家,缘冈石路入溪斜,松林晚映千峰雨,枫叶秋连万树霞。徐霞客游:桥下水涌流两岸石间,冲突甚急,南来大溪所不及也。无数笔墨赋予它的妙不可言,千百年过去也让人难忘旧蕴。
早听闻甲秀楼始建于明朝,后楼毁重建,改名“来凤阁”。又在清代经历多次重修并恢复原名,现存建筑重建于1909年,整体总共上下三层,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楼侧由石拱浮玉桥连接两岸,桥上原有小亭一座名为涵碧亭,整体朱梁碧瓦,再加上四周水光山色,名实相符,堪称甲秀,早在2006年,甲秀楼作为“文昌阁和甲秀楼”的组成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以为历经多年风霜的甲秀楼,应该或许会是楼基旁长满了深深幽苔,雕梁画栋上的朱红底色或者描金的飞鸟鱼龙都已稍稍褪色但仍不失其韵味的清沥古朴景象。结果在这个风轻雨淅的湿润傍晚,灯火初眀的甲秀楼是那么的精致,在背后整个现代化都市印衬下又是那么的玲珑。这绝不是我作为一个过客心不在焉的恭维,傍晚偶遇的甲秀楼,让我惊喜,这里的柔美俯拾即是。
到了贵阳又怎能不尝烙锅,从甲秀楼离开后便从游客变成了饕客,前去体验。烙锅属于贵州的一种地方名小吃。查资料显示烙锅大约始于清代,至今有300多年历史。更有传说是平西王吴三桂调兵镇压水西彝族时出现。更号称一锅容天下,家常食材再到山珍海味,无不可烙。入店坐定,待到菜品齐备,突觉烙锅与火锅是同理相通,一人食,未免太形单影只,环顾四周,数十位饕客确也只有一位同道和我一样独自一人。我想,烙锅还是更适合未来三五好友成群结队相约于此,在推杯换盏之际更进彼此情投意合。
在贵阳待的时间太短,曾经对它很陌生,现在依旧不够熟悉,也只看到了它落雨纷纷的那面,可谓走马观花后就匆匆而别,或许连一次简短的旅行都不太算得上。但在我心中很笃定的知道,未来有一天我会想再来到这里,看遍这里的晴天、阴天和雨天。(文:崔益菲)
编辑: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