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刊

书画同源 艺无止境——刘灿章先生的艺术人生

2022-02-25 16:44:19

刘灿章,1954年5月生,河南淮滨县人,笔名三沧、咸竺,斋号逆风斋又为风斋、宜风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编辑刊物荣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编辑出版奖、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现为河南省省直书法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河南省直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当代中国书画网艺术顾问、河南美术出版社编审等、河南省书画院特聘书画家等。


图片1.png


图片2.png


刘灿章老师对于书法与绘画等都颇为精通,无论是书法作品亦或绘画作品,在数十年来,都收到了一致好评。其书法作品泼墨而不失雅韵,重笔而不失华彩,绘画作品领悟到了“引书入画”的真谛。艺术成就被《人民日报》、《中国书画》、《书法》、《书画艺术》、《书法报》、《书法导报》、《大河报》、《中州古今》、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凤凰网、今日头条、中国书画家收藏网、河南电视台、郑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书画作品被韩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国际友人收藏。并出版《刘灿章书法作品集》《好书数行——王铎和他的书法艺术》、《刘灿章扇面集》、《刘灿章书画选集》、《中国当代名家绘画评鉴系列——刘灿章》等。其中由刘灿章主编和责编的《王铎书法全集(1一5卷)》获中国首届书法兰亭奖·出版编辑奖,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责编的《汉碑全集(1一6卷)》获2006年度全国文博考古十佳图书奖,第十六届优秀美术图书金牛奖·等特奖,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编辑出版奖二等奖,首届国家出版政府奖·提名奖,责编的《龙门二十品》获全国编辑学会金牛奖·金奖,责编的《河南书法年鉴(2007)》获全国地方志系统第二届年鉴特等奖等多种奖项。


图片3.png


图片4.png


出生于1954年的刘灿章老师,在幼年就已经与书画结缘,“我到了可以识字的年龄后,父亲在家里就亲自写了十几个楷书大字给我让我学习并且跟着写,还找一些刊登着徐悲鸿、齐白石画作的报纸让我临摹,后来熟练一些以后,便开始临帖,学生时期临帖主要以楷书居多,像唐代颜真卿的《多宝塔》和欧阳询的《九成宫》,我前前后后加起来临了上千遍。指头上磨出了茧子,以至于现在右手拇指比左手的大了一圈儿。”刘灿章说道。由于接触的早再加上无比的勤奋,刘灿章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深厚的书画基础。


图片5.png


时间来到1972年的冬天,刘灿章应征入伍,来到四川成都。在十余年的部队生活中,他立过三等功,并多次被授奖。而在艺术之路这方面,刘灿章有幸结识了著名书画家孙竹篱先生。孙竹篱先生,名守仁,河北滦县人。抗日战争期间躲避战乱,随东北大学一道移居四川三台县,至1958年定居射洪。他是著名国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原任四川省市政协委员,县政协常委,四川诗书画院副院长,一生从事美术教育,晚年钻研诗画创作,擅意笔花鸟画,常作荷花、梅花,作品有《画梅》、《鸡雏》、《墨荷》等,作画近千幅,书法二百余件,作诗六百余首,受到文化艺术界的推崇,著有《孙林书画集》、《竹篱诗文集》等。在那段时间里,德高望重的孙竹篱先生循循善诱,不吝赐教的给刘灿章讲笔墨、构图等规律并及时指点迷津。刘灿章回忆说:“能够拜孙老先生为师,让我体会到一个书画家学习传统的优秀技法,落脚点是形成自己的创作风貌,就是个性的展现。”1983年秋天,山水画大家陆俨少先生一行到四川西北山区写生,刘灿章又有幸被派去随行照顾陆先生数月之久。刘灿章说:“我那会儿在清风峡、明月峡等一众名山大川之地与大画家陆俨少一路画桥点舟、吟山赋水、畅谈交流。深刻理解艺术之中的“弹性”,悟道的过程中,了解苍山之树、日月苍穹、形态特征及大自然的灵秀之神。”这段时间不仅仅让刘灿章在技艺和眼界上受益匪浅,更在与孙竹篱、陆俨少两位书画大家的交往中,刘灿章还领悟到了“引书入画”的真传。这为他后来山水画中的“草书入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的,刘灿章的书法也在那个时间段渐渐进入了更高的层次。


图片6.png


图片7.png


此次在初春之时有幸访问刘灿章老师,来到刘灿章老师的艺术工作室,一幅幅书画作品让人目不暇接,无一不代表着其数十年来的修为。据权威人士点评到,其书法中精准把握与理解王铎不同古代书法大家行书、草书的特点,具有极强的节奏冲击力,行云流水、墨象万千,成为“王铎书画艺术的践行者。其书画作品泼墨而不失雅韵,重笔而不失华彩,爽朗大气,厚重却不失灵动,技法娴熟,笔墨功夫深,以书写意,以画抒情,入古而出古,笔墨线条间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隐约有种穿越时空的力量,让人深感安时处顺的悠然自在,书画同源,书画相得益彰。


图片8.png


图片9.png


在数十年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刘灿章老师深入的领会理解书法和传统中国画的共同特征,并自觉地把两者相互交融。“书画同源,艺术同源,如果书法不加以刻苦钻研,画画也很难有所提升,这两者对我来说一定是相辅相成的。”刘灿章说。而正是因为书画同源的修炼,让刘灿章的水墨作品,格调清新却又颇有定力。不仅布局大方,墨色浓郁。更是生动无比,处处有神韵,能画出一道斜阳铺水中,一半瑟瑟一半红之感。而山水作品亦或气势滂沱,亦或清奇俊秀,总能让人仿佛身临其画中的人间仙境。充分反映出了刘灿章老师的艺术修养和他的艺术境界。


而刘灿章老师的书法作品,由于从小便临编名帖,博采众长,再加之数十年专精,无论楷书、隶书、篆书、行书和草书,都体现出了书途里寻隐逸,复古中求革新的精神,富有无穷变化,刚柔相济,粗中有细,细而延绵,钢而含柔,柔而存钢,严谨而富于神韵,古朴而又超脱。


刘灿章先生特别又将更多的立足点放在草书上,在草书的书写创作中,刘灿章先生深刻理解阴阳笔墨的迹化,在白与黑、钢与柔、静与动、实与虚的冲突中成功化解矛盾,在点画之间,行列之间气脉贯通,形成了极具特点的草书风格。

 

图片10.png


图片11.png


刘灿章先生为了弘扬书画艺术,还积极参与集体书画展,并重视举办个人书画展,于2013年河南博物院与河南省书法家协会,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河南省书画院、书法导报社,河南美术出版社联合主办了“溪山无尽”刘灿章书画艺术展,展出书画作品一百余幅,此后更是在全国各地积极参展。而对于未来的艺术之路,刘灿章说道:“热爱艺术、从事艺术、研习艺术数十年,由于太热爱,确实找不到停下来的理由,我的艺术道路上,找不到休止符。不论什么时间里,我都会想方设法对技法有新的突破,对精神境界有新的突破。”对艺术怀着满腔热情的刘灿章先生,在未来,定会秉承艺无止境这四个字,更加精益求精,永不止步。不断加深的艺术的造诣和提高艺术的境界,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在书画同源的道路上越走越好。(文: 王行也)

编辑:杨文博

已经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