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4 14:38:44 来源:中国周刊 作者:吕云涛 田英杰
1月6日早上,石家庄市桥西实验小学吕林同学照例准备去上学。妈妈宽慰地告诉她,新冠疫情突袭,今天全市都停课了……“爸爸去哪儿了?”她问妈妈。“爸爸去一线了”。妈妈告诉她,“此刻,石家庄防疫抗疫阻击战已全面打响。”在众多石家庄市的小学生心里,都会有一个疑问,“爸爸去哪儿了?”这疑问随即在他们心中变成了一种期待和光荣,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再一次培育起少年的担当和家国的情怀。
在严峻复杂的防疫形势下,电话连线了几位石家庄市桥西实验小学的学生,采访了疫情突袭下的石家庄“爸爸去哪儿了?”
桥西实验小学三年级六班胡忆洋。父亲胡磊,是石家庄市桥西实验小学教师。疫情发生后,由杨玉辰副校长、胡磊、张欢、陶春、马浩程、杨飞组成的志愿者先锋队分批次前往抗疫指定地点,进行定点隔离的志愿服务工作。胡磊和杨校长于1月10日晚10点抵达隔离宾馆,随即连夜参与统一的工作分工和物资分配,直到凌晨4点准备就绪。紧接着,90名密切接触者由政府调配的专车抵达了,于是分配房间,日常多次的测温、登记、卫生清扫、送饭、消杀等工作便不再间断了。胡磊说,这里目前的密切接触者中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志愿服务工作繁重,比如:志愿服务的时间不能确定,防护服尺码调配等等。工作紧张时,他们不能喝水,不能吃饭,以致通过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节约时间,手机从来没有主动使用过。采访结束时,胡磊表示:“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只是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向人民交一份自己作答的试卷”。截止到发稿时,仍未联系上杨校长。
桥西实验小学三年级六班吕林说,自己是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传染性病毒和疫情危险离自己这么近,但是,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因为爸爸在电话里告诉他:“在咱们中国,没有什么可以恐慌的,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没有中华儿女过不去的坎儿”,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吕林的脑海中。她说,爸爸第一时间参加了居委会志愿者工作,几天来都没有回过家,一直在参加社区防控,第一、二次核酸检测,秩序维护等工作。爸爸是班级家委会成员,他更应该争当志愿先锋,为班级争光、为桥西实验小学助力,为社会奉献。爸爸虽然很平凡,但是从那天早上没有看到他的那一刻时,他又是伟大的。
桥西实验小学一年级九班董佳月。他的父亲是一名医护工作者。他不知道爸爸在哪,但他知道爸爸去哪儿了。他说,爸爸去了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了“战斗”一线。“我不打扰爸爸,我等爸爸回来,我为他和他的战友们祈福,为患者加油。当然,爸爸回来的时候一定是战疫彻底胜利的时候。爸爸,我想你。”
桥西实验小学一年级二班郭孝轩。爸爸在出发前往防疫一线前对他说:“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使命,努力完成它,做到最好,相信石家庄的疫情很快会得到控制,最终胜利。”
桥西实验小学五年级五班夏千卉的爸爸夏志星,于 1月7号接到支援桥西区疫情防控组的命令,参与流调工作,对密切接触者开展排查核实和数据收集。夏志星说,流调是一份工作量未知,工作截止期限未知的志愿工作,没有上班和下班之分,24小时轮守,随时面对突发状况。“这极其严谨的工作,涉及面广,责任重大,希望广大市民积极如实配合流调工作,为早日战胜疫情做出我们的贡献。”
桥西实验小学六年级一班刘宜康表示,爸爸是一位“小人物”,是一位个体经营者。疫情发生后,爸爸迅速关了门店,主动请愿到社区参与志愿者服务,参加社区全部人员的信息录入工作。刘宜康的爸爸刘琪在电话里说:“3天1100万人次,这是6日以来耳熟能详的数字。第二次全员核酸检测需要在第一次结果录入完成后进行,所以我们的录入工作拼的是效率,抢的是时间。”这就是桥西实验小学家长中的“小人物”,他们说自己做的事不值得提出来说一说,也从未想过被报道出来。然而,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就是人民的力量。
“爸爸去哪儿了?”这是一个人间有爱的询问,这种爱是子女对父母的爱,是父母对社会的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大爱。疫情当下的石家庄,爱,温暖一个城。
编辑:孙远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