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7 13:29:04 作者:王振祥
近日,刚出生就罹患重症顽固性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小西(化名),经过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儿科、肾内科、麻醉科等多学科诊疗团队通力合作,克服重重困难,成功接受了新生儿血浆置换治疗。这也是中大医院首次将血浆置换技术应用于出生仅5天的新生儿。目前,该患儿的溶血性黄疸问题已得到处理,正在进行后续的其他治疗。
医护团队协同作战,新生儿血浆置换获得成功
据中大医院儿科主任乔立兴介绍,刚出生4小时的小西,皮肤就开始出现黏膜黄染,就像一个“小黄人”,在当地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因病情复杂从当地医院转诊到中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在完善相关检查后,初步考虑为新生儿ABO溶血病。在进行相关治疗后,效果依旧不理想,胆红素的指标很高。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胆红素脑病。于是,儿科紧急联系肾内科进行会诊,建议进行血浆置换降低胆红素治疗。儿科钱丽娟副主任医师迅速联系肾内科主任张晓良主任医师,介绍了小西的病情。短短几分钟后,多学科团队“新生儿黄疸救治”微信群迅速组建,紧急开展线上会议。
时间紧,任务重。小西才刚出生4天,给这么小的新生儿做血浆置换治疗目前从硬件到软件都还面临着诸多挑战:血管通路的建立面临挑战、新生儿中心静脉置管与血浆置换耗材以及机器的匹配问题、新生儿行血浆置换的治疗参数问题、耗材与导管等难题,一个个摆在医护团队面前。
张晓良主任分析指出,小西的情况十分紧急,目前正处在关键节点。积极抢救应该是主要原则,各部门分工合作,分头行动,克服困难,一定要尽早开展血浆置换。
当日凌晨1点,大家通过网上商讨,最后确定了患儿的中心静脉置管和血浆置换治疗等方案以及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处理预案。张晓良主任确定了此次治疗小组人员构成,肾内科王桂花主治医师任组长、刘丹博士及韩雨晨博士协助,张留平护士长、王越护士长、血液净化新技术护理小组组长吕玲和连续性血液净化小组组长董书婭组成护理团队,中大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主任高民进行远程指导。在等待专业器材到来的过程中,治疗小组与儿科专家紧密合作,不断推演技术过程,做到了然于心。
下午18:20,在新生儿监护室里,肾内科王桂花主治医生和刘丹主治医师为出生日龄5天,体重只有3.6千克的新生儿进行颈内静脉置管术,由于小患者的特殊性,颈内静脉置管一度遇到了困难,但是在麻醉科的全力配合下,成功为新生儿建立了治疗通路。
医疗团队在为新生儿建立治疗通路
血浆置换的通路成功后,由张留平、王越护士长带领的连续性血液净化小组的吕玲、董书娅骨干护士进行新生儿单重血浆置换机器准备和管路及血浆分离器的预充,根据预定方案,血浆置换开始。大家密切观察小患儿的生命体征及机器运转等情况,每个人的心都是悬着的,所有的眼睛都在盯着血浆分离机。
“血浆出来了!”晚上22:20,当看到小西墨绿色的血浆被分离出来并且心电监护上各项生命体征也平稳的那一刻,整个医护团队都激动万分。凌晨01:05,经过中大医院肾内科团队和新生儿团队的通力合作,经过2小时45分钟的治疗,成功置换230毫升的血浆,整个过程非常顺利。治疗结束后,1小时复查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近一半,重要溶血指标显著改善,已脱离危险范围,为后续治疗赢得了抢救时间。
据悉,中大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是国内著名的大型血液净化中心之一,设置230张透析床位,为近1000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此次中大医院肾脏内科、儿科、麻醉科等多科合作,首次成功将血浆置换技术应用于出生仅5天的新生儿。目前新生儿血浆置换技术在国内开展不多,该病例的成功救治,不仅提高了区域性新生儿血浆置换技术水平,也为该技术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通讯员:王倩、程守勤
编辑: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