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6 10:45:57 作者:周育林

陆游《游山西村》 都说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书法就是一面镜子,是书家学养、个性的展示,甚至是书家的自画像。书法之美不仅在指腕之间,而且是性情表达。往往个性明显、品位高雅的书者笔下的书法作品更有生命力、更能打动观赏者的心灵,让人们从中感悟到中国书法艺术永恒的魅力。 观王绪生的书法作品,真草篆隶兼擅,尤以草法最精,其师古不拘泥于古、习今又异于今,正可谓“古不同弊,今不乖时”和而不同也。其在书法创作过程中,既有适度的个性张扬与潇洒,又不失含蓄内敛、浑厚淳朴、高古雅逸之美。笔墨间透着激情灵性和对诸如钟繇、二王、孙过庭、黄庭坚等古贤们精湛技法的学习、领悟与尊崇。 看得出王绪生研习书法的兴趣广泛且古今并蓄,他遍习诸家,兼工有擅,对孙过庭《书谱》更是钟爱有加。在追寻前人高古的探索中他并不是机械的、简单的形式模仿,不步古人的陈迹,而是在深刻的探索中用心灵不断去和古人对话,执着而且勤奋地耕耘着自己向往的那片艺术乐土。 王绪生认为,学习书法要有正确的心态,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循序渐进,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研读和学习优秀法帖。敬畏经典,不能盲目死练,对不同风格的作品要对比研究,以了解作为书法的共同规律。“读帖是很重要的,要和经典对话,理解古代书家的思想修为、生活环境、创作时的情感状态。书法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写字,也需要平时多去感悟。”王绪生说。 清人梁巘云:“学书须步趣古人,勿依傍时人。学古人须得真神骨,勿以貌似。”王绪生的书法行笔流畅,气势连贯,雅致沉雄,酣畅自如,堪称善于用笔、沉着明快、清逸娴熟的典范。其纵笔奔放的作品体现出既得化帖学、碑派,又交融古今,达到了心手双畅、心手相忘的自然、率美境界,既得浪漫之形,又有文静之气。不温不火,不激不厉,笔意恬淡中不失高古,结字用笔之法实为上乘。 王绪生的创作主要以行、草和楷、隶为主。其行、草书的点画在质感上向古人靠近,在形态上向今人借鉴,用笔出规入矩,顿挫圆转,挥洒自若;结体安排收放自如,顿宕纯和,扩张变形适度而精巧;章法构成疏密有致,大开大合,全篇一气呵成,神气自备;形成了一种洒脱俊逸的书风。隶书作品有《张迁碑》的骨架和笔意,并融入了当代的一些流行元素,显得古拙而又有新意。其楷书中我最喜欢他取法二爨的作品,用笔活泼轻松,结体奇异生动,很有情趣。 张文胜《夏日》 王绪生勤奋博学,经年临池不辍,精谙书道,痴心钻研,其影响已日渐增广,文化艺术元素之内涵不断丰隆。斯与社会因文思而相通;结友朋于艺缘,敦笃道行积贤为道,并谦谦然以待诸贤;视书画为可种之玉田,他铁画银钩,镂月裁云,妙造自然,游艺于翰墨丹青,厚积而薄发。他常言:“写字实属‘区区小技’能乎通‘道’,道技和艺相关,道和艺紧连。技是末,而道则为本;艺乃叶,而德是根。技艺赋予了道德形象和生命,道德给予生命和灵魂……” 王绪生近几年虽然成绩斐然,艺术境界逐渐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但他依然以谦逊的态度不骄不躁地追求自己更广阔的艺术之路。用他自己的话说,学习是一种态度,创作是一种状态。他远离世嚣,潜心研艺,不为名利诱惑所动,平心静气淡然处之。他坚持读有用之书,交有益之友,久之必能补缺裨陋,有所广益。他正在深耕的书法之路,将会收获更多的鲜花和掌声。 艺术简介: 王绪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新文艺群体委员会委员。任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客座教授、天水市书法研究院副院长、甘谷县书协副主席,系政协甘谷县第十二、十三、十四届委员。其作品曾获第二届、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等;入展第六届全国书坛新人新作展、第二届全国草书艺术大展、第六届全国楹联书法展,入展中书协作品展十多次。
编辑:海洋